面包|面包物语,可吃,可防身,用来敲核桃,还嘎嘣脆( 二 )


蛮族入侵、古罗马时代结束 , 公元5世纪起 , 欧洲拉开中世纪的序幕 。 兵荒马乱中 , 繁琐的面包制作工序几近奢侈 , 欧洲人多以燕麦粥和饼充饥 。 公元6世纪 , 乡间才陆续有简陋的炉火被支起 , 面包才成为主食 。 与古罗马时代相比 , 欧洲人采用的是一样的炉火(大部分时候更为简陋)、一样的酵母(啤酒花酵母极其珍贵);不一样的面包供给关系:城市消亡了 , 变成零星散落的乡村 。 罗马城市公共基础的面包提供 , 被乡间小作坊或家庭手工替代 。
通常情况下 , 欧洲一片地区只会有一个公共磨坊和一个公共烘炉 , 要么是领主所有 , 要么就是教堂所有 。 使用磨坊和烘炉的人需要交税 , 这个税被称为磨坊税和烘炉税 。 穷人好不容易能烤一次面包 , 自然要多烤点 。 这种面包要求又干又硬 , 放在通风阴凉的地方可以几个月不变质 , 基本都是咸面包 。 殖民时代以前 , 糖本身就是奢侈品 , 普通人无福消受 。 这么硬的面包 , 能砸核桃 , 都能磨刀 , 能防身砸小偷 , 整一口还不干死?
很简单 , 欧洲百姓饿的时候 , 会把面包在火里烤一烤 , 然后用刀叉切碎 , 丢进汤里煮一煮或泡一泡再吃 。 《悲惨世界》里就曾写过法国农民的生活:“他们烤一次面包要吃六个月 , 烘烤用的是干牛粪 。 冬天 , 他们用斧头砸碎面包 , 在水里浸二十四小时才能吃 。 ”欧式面包绝对不是让你干吃的 , 那玩意又不是馒头!这种错误就跟老外吃中国皮蛋要一口闷一样吓人 , 松花皮蛋不切开 , 配点酱油、辣椒和香油 , 简直就是暴殄天物!
欧洲的平民百姓吃硬邦邦的面包 , 那欧洲贵族们总该能吃上松软可口的面包了吧 。 也不是 。 中世纪的天主教确实会制作发酵的松软白面包 , 并称之为“潘德美茵”(精制、神圣的面包) 。 但黑面包与白面包的原材料并没有区别 , 都是用面粉 , 差异来自于人工加工 。 贵族骑士家里可多雇几个仆人 , 从早到晚专门筛选面粉 , 烤出一个个细腻的白面包 。 平民家里没磨坊和烘炉 , 筛面粉的次数也会少很多 , 混杂麸皮和杂质的面粉 , 烤出来就成了黑面包 。 在餐具还没发明之前 , 贵族们的餐桌上白面包和粗粮黑面包都会准备 。 用餐时 , 吃白面包 , 黑面包被当作餐盘垫在下面 , 用来吸收掉肉上的汁水和油脂 。 吃完饭 , 贵族再把吃剩的面包分给穷人 。
提到黑面包 , 我们不能不说到俄罗斯的大列巴(liěba) 。 俄语中面包的音译 , 就叫列巴хлеб 。 俄罗斯人的餐桌上可以没伏特加和鱼子酱 , 却少不了黑面包 。 俄制黑面吃起来略微带一点酸味 , 但多嚼一会 , 就会有股甜味 。 多数中国人怀着好奇心品尝一口黑面包 , 觉得又酸又苦有股怪味 , 便不会再吃第二口 。 而俄罗斯人对黑面包却情有独钟 , 有的老妇人专门要买这种黑面包 , 拿到鼻子跟前闻一闻 , 甚至会亲上一口 , 仿佛是遇到久别重逢的亲人 。 用黑面包蘸着汤汁吃 , 是战斗民族的最爱 , 还可当下酒菜 。 由于黑面包制作工艺复杂 , 俄国主妇一般不会在家中制作 , 而是每天到街上的面包坊里购买 。
特别是著名的“鲍罗金诺黑面包” , 据说是为了纪念 , 1812年8月26日在莫斯科郊区鲍罗金诺战场 , 同入侵俄国的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的军队作战时 , 英勇牺牲的俄罗斯将军亚历山大·图奇科夫(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用他的原型塑造了安德烈·波尔康斯基) 。 将军的妻子悲痛不已 , 便进入莫斯科市郊的一个修道院烤制面包 , 以纪念阵亡的将士们 。 她采用特殊方法制作“鲍罗金诺黑面包” , 和好的面要发酵三天 , 再把一些开胃健脾的草籽放进揉好的面包里烤制而成 。 刚烤出来的面包颜色黑黄 , 味道特别棒 , 是享誉全俄和世界的美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