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故乡的老味道
文/冯连伟
梁实秋说:味至浓时即家乡 。
故乡的味道于我而言 , 就是煎饼和糊豆的味道 。 几十年来 , 我从家乡走到城市里求学、就业、安家 , 吃过了不同城市的美食 , 但总忘不掉家乡那煎饼和糊豆的味道;沂蒙大煎饼的味道香酥松软 , 生津健胃;沂蒙黄瓤地瓜黄豆瓣大米面咸糊豆 , 香甜咸绵 , 口味香美 。
故乡一直是游子魂牵梦绕的心灵之地 。 儿时的故乡盛载着我的欢笑 , 盛载着我难以忘怀的童年 , 煎饼和糊豆就是我舌尖上的故乡 。 故乡的味道是淳朴的、触手可及的 。
我的故乡位于沭河西岸 , 这里是一片平原沃野 。 我记事的时候 , 我的父老乡亲以地瓜、玉米、高粱等粗杂粮为主食 , 煎饼和糊豆为家常便饭 , 早晚喝糊豆 , 中午吃煎饼 。
那时在广大的农村 , 儿子娶妻生子后独立成家 , 老子和儿子要进行“分家” , 不论穷富 , 老子有三样东西是必须给儿子准备的:就是铁锅、鏊子和石磨 。
儿时的故乡 , 走进每个农家小院都是相似的 , 正屋是三间草屋 , 草屋的墙上有铁钉子或木头橛子 , 上面挂着玉米棒子、地瓜秧子、红辣椒;农家小院里 , 靠院墙的正屋前的一角是一盘石磨 , 院内东侧则是一间锅屋 , 锅屋里除了安放着大中小铁锅的灶台外 , 一定有靠墙放着的铁制鏊子;进门的时候有看家狗 , 进门以后有鸡鸭在院子里东窜西跳 , 如果听到老母鸡“咯咯哒、咯咯哒”的叫声 , 主人高兴得眉开眼笑 , 老母鸡的一个蛋就是二两盐啊!
地瓜、玉米、高粱是小时候的主食 , 一年365天 , 几乎每天吃的饭都离不开地瓜、地瓜干 。 喝的糊豆一年有三四个月的时间是黄瓤地瓜配上玉米面或高粱面或大米面做成的 , 其他时间则是把地瓜干和各种面粉做成的地瓜干糊豆 , 如果做糊豆的时候加上了黄豆面儿 , 糊豆出锅前要适当加上一点盐 , 就成了咸糊豆了 。
人穷的时候 , 喝糊豆也没个够儿 。 那时农村饭桌上的饭碗要么是小黑泥碗 , 要么是白瓷碗 , 反正老的少的喝起糊豆的时候一碗接一碗 。 至今我还记得小时候喝糊豆时 , 父亲不时地要喊我到他的跟前 , 他总是把碗里喝糊豆挑出的豆瓣用筷子一点一点地夹到我的口中 。
我小的时候也帮着娘做糊豆 。 家里粮食少 , 要精打细算 , 一早一晚家家户户都要做糊豆 , 老的小的每人喝上两碗糊豆就是一顿饭 。 有时桌上娘切上一盘咸菜 , 有时桌上会有一盆娘炒的青菜 , 除了逢年过节来客外 , 饭桌上几乎见不到肉的 。
现在沂蒙山区的糊豆已经成为地方小吃 。 天南海北的外地客人来到沂蒙山区 , 喝上一碗沂蒙咸糊豆 , 既有黄瓤地瓜的甜味 , 又有黄豆瓣儿和大米面儿的香味绵味 , 还伴有一丝咸味 , 有时根据一年四季还配上菠菜叶儿、白菜芯儿 , 不再是为解饥饿而吃 , 而是为品尝而喝 。
沂蒙煎饼历史悠久 。 清代蒲松龄在其《煎饼赋》中写道:“煎饼则合米豆为之 , 齐人以代面食 。 ”“圆如银月 , 大如铜缸 , 薄如剡溪之纸 , 色如黄鹤之翎 , 此煎饼之定制也 。 ”
作为煎饼的发源地 , 在沂蒙广大农村至今仍保持着“户户支鏊子 , 家家摊煎饼”的习俗 。 特别是《舌尖上的中国》“舌尖二”第一集《脚步》里 , 所有沂蒙山区的人们都听到了熟悉的乡音 , 看到了最质朴的家乡美食——沂蒙煎饼 。
现在在沂蒙山区可以吃到各种粗粮、细粮以及粗细粮混合的全麦煎饼 , 面煎饼 , 小米煎饼 , 玉米煎饼 , 高粱煎饼等一二十种煎饼 , 沂蒙山区的煎饼卷大葱成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吃 。
推荐阅读
- 粉条|董洁晒出割菜的视频,不仅捏了虫子,还包了韭菜煎饼
- 南瓜|食品技术丨柠檬风味盐酥鸡的加工方法
- 辣白菜|一张煎饼半斤葱的海鲜煎饼,放上鱿鱼和虾仁,香味都要溢出屏幕了
- 肉夹馍|半生的美味丨提浆月饼
- 煎饼|沈阳人驱车5h来喀左只为一碗汤,13元吃饱18元吃好,和煎饼是绝配
- 大阪烧|日本的蔬菜煎饼,具有浓郁的日式风味大阪烧这么做才好吃
- 煎饼|巴西的早餐可能会打破你的认知,让我们一起去街头品尝木薯粉煎饼吧
- |家常杂粮煎饼,简单健康美味,让早餐吃得更开心能量满满
- 西红柿|征服40度高温丨日本夏日避暑都吃这些!
- 舌尖上的中国|夜读丨看清一个人,吃顿饭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