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没那么多人注意你

计划经济时 , 物质匮乏 , 那时家家都是一间屋子半拉炕 , 谁家包饺子剁肉馅 , 谁家炖肉熬鱼 , 瞒是瞒不了的 。 门可以关上 , 味道关不住 , 想不让人注意也难 。 那时关注点少 , 人们注意力集中 , 一条胡同谁家小子第一个穿喇叭裤 , 哪家丫头头一个穿超短裙 , 人们都会当个新鲜事儿念叨好多天 。
上世纪80年代初 , 广告刚开始兴盛那会儿 , “苹果”牌牛仔裤曾风靡一时 , 有人买不到正版 , 就拿红布剪了个苹果图案缝在屁兜上 , 走在街上倒是引起不少人注意——人们注意的不是别的 , 而是那只“苹果”剪得里出外进 , 像被好多人啃过 。
记得多年前 , 有个朋友打电话告知我当天某行业报2版最下方的一条消息里人名排序排错了 , 他的名字被排在了另外两人后面 , “乱了规矩” 。 这事儿如果他不四处告知 , 我相信不会有人注意 。 因为根本没那么多人注意他 , 且不说是张发行不过万的行业报 , 即使是大报 , 看这条2版报屁股消息的能有几人?而且一个行业协会理事排名 , 在意“排名先后”的又有几个?但我还是很认真地回答他道:“没事儿 , 下次让编辑改过来就完了 。 ”
曾经有几年 , 因常写文章 , 我被问起的第一句话往往是“稿费多少” 。 而当我如实回答后 , 对方就会露出复杂表情 , 接下来的话便是:“弄这玩意干嘛 , 点灯熬油又不赚钱 , 而且还耽搁仕途 , 关键是你写这么多 , 谁又会注意你?”
“谁会注意你?”这句话也可置换成“有什么用?”可这世上总不能只留当官一条路——而不做无用之事 , 又何遣有涯之生?做自己喜欢的事 , 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而至于有没有用 , 有没有人注意你 , 那是另外一回事 , 与自己有关亦无关 。
意大利有句谚语是说威尼斯那地方有“毒” , 意思是在其他地方火爆的事物 , 到威尼斯就无声无息 。 1913年5月 , 美国大诗人埃兹拉·庞德来到威尼斯 , 彼时他的诗在伦敦、巴黎、罗马文学圈皆引起巨大反响 , 然而在威尼斯 , 似乎没人拿他当一位著名诗人看待 , 他所住的宾馆服务生更是没对庞德多看一眼 。 这令庞德想起了他的前辈——美国著名作家亨利·詹姆斯 。 19世纪70年代 , 詹姆斯曾在威尼斯居住 , 而令詹姆斯懊恼的是 , 作为在英美已成名的作家 , 在威尼斯却没什么人注意到他 。 这种懊恼 , 我能理解 , 但却并不认为庞德或詹姆斯真的会拿这些当回事儿 , 他们多半只是调侃 。
【克拉|没那么多人注意你】曾看到一个链接——一个人头攒动的卖场 , 一帮保安手牵手连成人墙 , 护着一个看不清男女的年轻人挤过人群——原来该年轻人是个网红 , 正在卖场做活动 。 近年来 , 我对层出不穷的“网红”“小鲜肉”的了解基本都源于他们因各种原因“出事”之后 , 而同时也了解到 , 这些我连名字都没听说过的“网红”“小鲜肉”竟然动辄身价就十几个亿!我不注意他们 , 当然不代表别人不注意他们 , 但还是想不通这些半大小子黄毛丫头们有何过人之处 , 能圈这么多钱 。
著名登山家克拉考尔在他接触登山之前 , 是一名采访人员 , 文章有一定影响力 , 但他希望通过自己登山之举来获取公众更广泛关注 。 1996年5月10日 , 克拉考尔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并安全下山 , 然而就在他下山后数小时 , 19名在他之后的登顶者在下山途中突遭局部暴风雪 , 其中12人遇难 。 1997年 , 克拉考尔将他所见所闻写成《进入空气稀薄地带》一书 , 该书之后被翻译成20余种文字 , 成为极畅销的登山书籍 。 在书中 , 克拉考尔旗帜鲜明地反对任何形式的商业攀登行为 , 同时他说 , 8848米与8749米的风光有何不同?我们是要给自己证明还是要引起他人崇拜?如果是后者 , 我劝你还是算了吧 。 而另一位著名登山家马克·德怀特在他的《极限登山》一书中认为 , 人类最伟大的壮举就是生存 , 而其他都不是最重要的 , “你登顶的光环 , 实际上人们只会关注它一会儿 , 最多一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