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制品|中国北方“陶都”迎来“配方革命” 产品出口开辟新地图


陶制品|中国北方“陶都”迎来“配方革命” 产品出口开辟新地图
文章插图
图为吉林市龙潭区陶瓷展馆 石洪宇 摄
中新网吉林8月26日电 (采访人员 石洪宇)农历“处暑”时节,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缸窑镇的工匠们已经着手天气变凉后的“取土”工作。采访人员26日从当地获悉,传承300多年的制陶业正在经历一场“配方革命”,目前新产品正在打开日本、韩国等地市场。
缸窑镇曾是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陶业制造基地,当地独特的白粘土具备塑性好、耐热等特点,陶制品色泽雅致,深受海内外客户欢迎。自清代起,缸窑镇陶制品便在产量、品类、质量等方面享誉全国,业界也流传着“南景德,北缸窑”的说法。
如今,这处传统“陶都”正在进行“配方革命”。吉林市龙潭区官方介绍,当地已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联手,用科技手段探索推动非金属新材料发展,研发出了多种新配方。目前,部分配方已在相关企业、工匠手中使用,北方“陶都”的发展路径得以拓宽。
吉林市地方学者介绍,当地作为中国满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孕育的陶文化展示了满族民众的生活习惯和审美特点,强调陶的真实色调。这与中国南方的陶瓷产品截然不同。
吉林缸窑烧造技艺传承人刘秀利表示,配方决定陶制品的多样性和艺术形态,不同的制陶配方会调出不同的色泽,不借助科学手段试错成本将十分高昂。“官方提供的配方可以让工匠们在创作时有更多选择。”
【 陶制品|中国北方“陶都”迎来“配方革命” 产品出口开辟新地图】截至目前,缸窑镇结合传统工艺生产的各类艺术陶制品已远销到欧洲、北美洲、东南亚等地区,出口总量近百万件。
吉林市龙潭区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当地探明粘土储量达4.2亿吨以上、玄武岩储量5亿吨以上、页岩储量10亿吨以上。经过资源整合以及“配方革命”后,生活陶瓷、建筑陶瓷、工业陶瓷、耐火材料和艺术陶瓷等新产品将迎来新一轮发展。(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