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协|这个不足10万人的小县城,走出了5万“面包人”

这个不足10万人的小县城 , 走出了5万“面包人”
梁施婷
2021-07-12 18:49:55
【张协|这个不足10万人的小县城,走出了5万“面包人”】来源: 时代周报

资溪人做面包厉害 , 但“资溪面包”却不是众人皆知的品牌
带着在江西资溪学到的面包技术 , 鲍才胜在1990年代初到江苏开了自己的第一家面包店 。 辗转河南、北京 , 经历了倾家荡产、负债累累之后 , 2017年 , 鲍才胜凭着鲍师傅的“肉松小贝” , 点燃了全中国 。
中式糕点成为国潮 。 近些年来 , 除了“肉松小贝” , 还有泸溪河、詹记等多个烘焙品牌成为“网红” , 吸引了不少VC(风险投资)争相打钱 。 深入探究烘焙产业会发现 , 这些中式烘焙品牌背后 , 都指向同一个源头——江西资溪县 。
在资溪 , 乃至与其接壤的金溪和鹰潭两地 , 几乎没有一个人与面包脱得了关系 。
“泸溪河的创始人黄进在南京跟我师傅张协旺学做面包 , 在黄进最困难的时候 , 我的师傅给了他一张银行卡支持他 。 詹记的创始人詹振华和我的妻子是亲戚 。 ”在江西省资溪面包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钟启文看来 , 近年来烘焙行业刮起的中式糕点复兴风 , 说到底 , 其实就是一股“江西风” 。
这股“江西风”里 , 尤以资溪最为典型 。
江西省抚州市辖下的资溪县被称为“面包之乡” , 在过去30多年间 , 当地向全国各地输出了近5万人的“烘焙大军” 。 往日 , 做面包、糕点让许多资溪人收获了发家致富的传奇人生 , 如今 , 资溪的目标更大——既然培养了规模庞大的烘焙军团 , 何不再打造一个“资溪面包”品牌?

张协|这个不足10万人的小县城,走出了5万“面包人”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时代周报采访人员 摄
面包致富
凌晨四五点 , 资溪的面包工厂就已经亮起了灯 。 在这个2020年GDP不足45亿元的小县城内 , 来自日本的进口面包机器发出轰鸣 。 自动化的生产线送出烘烤得当、金黄喷香的面包 , 一个个包装好后 , 再经高速公路运送到抚州市内的各个门店 。
资溪县面包产业办公室提供给时代周报采访人员的一份数据显示 , 目前资溪面包产业年产值已超过200亿元 , 资溪当地居民人均收入的60% , 都与烘焙产业有关 。
但资溪究竟在哪里?即使在江西省内 , 大多数人都听说过资溪 , 也知道这里以做面包出名 , 却很少有人真正关注资溪 。
资溪是抚州市内最小的县城之一 。 出了抚州高铁站 , 换乘汽车 , 在抚吉高速上向东奔驰一个半小时 , 一路到达武夷山脉的西麓 , 这里就是资溪 。 2017年 , 资溪正式进入高速公路时代 , 横亘在江西腹地的高速公路缩短了以往由国道往返资溪的交通时间 。
资溪是一个被大山环绕的小县城 。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 资溪县2020年的常住人口只有95826人 , 是抚州市人口最少的一个县 。 白天走在县城的主干道上 , 少见车辆、行人 , 只有傍晚时分 , 吃过晚饭的资溪人鱼贯而出 , 在大片的空地上播起响亮的音乐 , 跳起广场舞来 。
这里人少 , 如果非要追溯最“纯正”的资溪人 , 数量就更少 。 作为一个“移民县” , 资溪县内约三分之一是本地人 , 另外的三分之一是随着新安江水库建设 , 在上世纪60年代从浙江迁徙至此的外地人 , 其余则来自其他市县 。
土生土长的资溪人余进向时代周报采访人员感慨道 , 资溪早年的计划生育工作开展得好 。 2017年 , 资溪县曾被评为“2014—2016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 这是小城获得过的为数不多的全国性表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