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糕|西安故事:东大街的陈年旧事(三)( 三 )
还有一阵子东大街搞起了“无烟街” , 只要抽烟和乱扔烟头就会被罚款 。 一段时间 , 市容为罚款不劝阻 , 跟着吸烟人抓现行成为人们茶语饭后的笑谈 。 五块钱在当时不是小数字 , 有些人为了罚款冒充市容执法人员 , 擅自罚款 , 把一条东大街搞得乌烟瘴气 。
繁华路段最让人头疼的是小偷 , 东大街的小偷更疯狂 。 他们先是跟着行人伺机下手 , 后来团伙作案 , 望风、配合、扒窃分工明确 , 甚至有时公然抢夺!1992年有个退伍军人 , 一次出手成功捉贼 , 把反扒干成了事业 , 这一干就是15年 , 扒窃人员看到他就胆颤心怯 , 东大街也因此舒展了多年 。
文章图片
严管重罚的东大街 图/@赵利文
往前追溯十多年 , 六七十年代的西安东大街上 , 有个大名人——椿女 , 梳着粗壮单辫子 , 常年穿着红袄绿裤 , 体态微胖 , 面色黢黑 , 缺牙漏风 , 伸手向行人乞讨 , 嘴里发出“吐噜铛”的声音 , 常常在菊花园附近转悠 。 据说 , 椿女是一个叫李万有的生意人的女儿 , 小时候一次被开水烫胸受到惊吓 , 从此落下疾患 , 人说娃给吓傻了 。 沿街店铺的伙计及路人怜惜她常逗她玩 , 也时常送她些吃喝 。 春女爱抽烟 , 一般人给她一只羊群烟 , 也有捉弄她的 , 给一只雪茄 , 常常呛的她鼻涕眼泪一脸 , 知道自己被戏弄 , 他会骂一句“X你妈!”椿女因此成为东大街上一道风景 。
七十年代的东大街上汽车很少 , 偶尔看到的或北京吉普、伏尔加 , 或上海小轿车 , 其它便是拖着长长辫子的电车和零星的公交车 。 一到夏季夜里东大街明晃晃一片 , 路灯下面逮飞虎、蛐蛐、蚂蚱等是少儿们很快乐的事情 , 许多大人则是摇着蒲扇在路边看西洋镜 , 东大街的夜晚悠闲且充满快乐 。
从八十年代初开始 , 东大街的就一直变化着 。 先是马路中间用花盆隔离 , 再是人行道旁装隔离护栏 , 行人与车辆分割 , 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 我去上海的时候 , 发现上海早早就装了隔离护栏 , 汽车和行人隔离 , 如果有用简易小轮车拉货则可以走马路 , 非常人性化 。 从很早时候起 , 东大街人行道边每隔一二十米都会有个白色固定的喇叭状痰盂 , 还有近一米高的铸铁垃圾箱 , 战士一般默默立在路边 。 早几年地上烟头纸屑到处都是 , 随着城市卫生被逐步重视 , 东大街越来越干净了 。
西安解放路东新街十字 , 东大街端履门十字、大差市十字 , 还有钟楼转盘四周 , 人行道边的隔离墩很特别 , 是把一个个水泥柱子埋地下 , 中间掏出一个洞 , 用铁链子穿起来的 , 显得很结实 , 不时有儿童坐在上面打秋千 , 90年代后期就全部换成钢管隔离栏了 。 能打秋千的护栏 , 成为一代老西安人儿时的回忆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曾经的东大街 图/@赵立文
东大街的兴起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 , 改革开放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 尤其是个体经营的发展 , 推动了一条街、一座城的商业;鼎盛时期则是在九十年代初 , 粗放式发展有了积累和总结 , 有了明显的提升 , 尤其是个体门店重视形象 , 开始装修了 , 加上物质充裕 , 人们选择的余地更宽泛了 。 那个阶段满街人头攒动 , 鲜有空地 , 经常有人被挤掉鞋子 。 那时逛东大街特过瘾 , 可以一家挨着一家逛 , 这家出来进那家 。 所以 , 很多人把东大街称做上海小南京路 。
推荐阅读
- 疫情|新闻8点见丨德善厨房:让大家吃上热乎饭菜,感觉到西安的温暖
- 冰粉|黄桃椰汁果冻
- 牛腩|没想到牛肉汤背后,还有这么精彩的故事:中国历史果然离不开吃货
- 锅盔|陕西八大怪烙馍像锅盖,在家做的大锅盔越嚼越香,用行动支持西安
- 男子买10吨排骨支援西安抗疫
- 李建斌|重庆男子买10吨排骨支援西安抗疫
- 华媒|缅甸华媒:侨乡的东南亚菜,讲述中国与东南亚文化互动故事
- 廖晃|香港故事|香港百年老字号廖孖记的“不变之道”
- 陶艺|私人订制的花样手工故事多!DIY手作店吸引老少都来体验
- 赵建阳|寒战|深夜的批发市场,有很多萝卜白菜一样味道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