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糕|西安故事:东大街的陈年旧事(三)

【奶糕|西安故事:东大街的陈年旧事(三)】
奶糕|西安故事:东大街的陈年旧事(三)
文章图片
钟楼新华书店 绘图/@陶浒
案板街十字西北角解放通宵服务部与火车站通宵食堂齐名 , 经营小笼包子、馒头、稀饭、馄饨、小菜、面条等大众小吃 , 最大的特点是24小时营业不打烊 。 西侧的西安烤鸭店一直非常火爆 。 在钟楼食品店工作的我大姐爱吃烤鸭 , 经常请我们一家三口去吃 , 偶尔要盘鸭舌、鸭掌 , 末了再喝一碗鸭架汤 , 幸福而满足 。 烤鸭店后来打出“369朝上走 , 正宗烤鸭在里头”的广告深得人心 , 吃烤鸭附带美好祈福!原来他家是东大街369号 , 一语双关 。 马路对面是引领西安时尚所在 , 东亚饭店、西安照相馆、大上海美发厅、西北眼镜行、大华饭店等都是响当当的名店 , 不仅撑起西安市井烟火气 , 还是引领西安时尚的“龙头” 。 那时候 , 能在大上海理一次发或烫一次头 , 都是要要昂着头走的 。
东大街上绕不过去钟楼食品店 , 钟楼食品店原名上海酱园 , 建于1934年 , 经营以上海风味为主的糕点 , 和上海产的高档香烟 。 我大姐以前在钟楼食品店的冰棍组 , 生产一种加了奶油和果脯的冰棍 , 后来叫小奶糕 , 一毛钱一根儿 。 大姐那时一个月工资二十块钱 , 她偶尔给我个零花钱 , 加上爸妈给的不多的分分钱 , 总是不够花 。 有一次大姐让我去卖冰棍 , 卖一根能挣一分钱 。 那天总共卖了不到20根 , 还惹了一身麻烦 , 大姐给了我一块钱至今忘记 。 后来大姐调到糕点组 , 我时常能吃上大姐买的点心和点心渣 , 尤其到了春节 , 她给父母买的点心数我吃得最多 。
进入九十年代 , 开元把钟楼食品店兼并了 , 大姐提前退休回家了 。 有的老员工还想干 , 就在开元门前卖小奶糕 。 记得有一个党姐 , 眼睛大大的 , 之前和大姐一个组 , 大姐退休后党姐还在卖小奶糕 , 我每次路过那里都到她那去买一只 。 她或许已经不认得我了 , 因为她是钟楼食品店的人 , 她卖的小奶糕是嫡系 , 系出名门 , 其余都是克隆的 , 这一点需要强调 。

奶糕|西安故事:东大街的陈年旧事(三)
文章图片
钟楼食品店 图/@网络
我少年时代特别爱吃冰棍 , 只要路过钟楼就会买一根 , 随着年龄增长 , 这个爱好趋于淡化了 。 据大姐讲 , 1970年之前 , 钟楼食品店卖的都是西华门冰棍厂的产品 , 自从食品店有了冰棍组 , 就只卖自己的了 。 钟楼小奶糕刚开始生产的时候只是夏天一季 , 到了后来需求量大了(八十年代)开始一年四季生产 , 钟楼下有了雪中吃奶糕的倩影 。
许多人或许不知 , 钟楼食品店生产的小奶糕是没有商标的白板 。 奶糕里有青红丝、葡萄干、果脯一类的东西 。 早年物资匮乏供应不充足 , 奶糕辅料时有时无 , 没有牛奶粉时用炼乳 , 没有葡萄干时用果脯 , 没有青红丝时用山楂 , 就这样搭配着弄 , 反正就是这些料 , 配方是固定的 , 钟楼小奶糕最突出的是奶味重 , 吃着甜蜜、滑爽、可心 。
钟楼新华书店作为近现代优秀建筑得以保存令人欣慰 。 原本它是可以和华侨商店、建设银行大楼都得到保护的 , 如是将是东大街之大幸 , 可惜现在形影孤单 , 默默矗立 。 朱文杰先生撰文到:“1952年 , 西安市在紧挨着钟楼的地方 , 开始建钟楼新华书店;建成于1955年国庆节 。 大楼门头正中有毛泽东题写的“新华书店”四个大字 。 钟楼新华书店大楼是按苏联建筑师的图纸设计的 , 南立面装饰设计有中国传统浮雕 , 显得古朴大气 。 才开始只有2层 , 以后占用了职工宿舍加到3层 , 再利用天井在空间里增建了1层 , 最后变成了4层 。 钟楼的新华书店是西安文化的脸面 , 钟楼作为繁华的中心 , 必须给老百姓留下供应精神食粮的文化宝地 , 这是西安解放之初独具慧眼的设计规划定下来的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