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麓|宁夏葡萄酒:擦亮“金字招牌”递出“紫色名片”


东麓|宁夏葡萄酒:擦亮“金字招牌”递出“紫色名片”
文章插图
东麓|宁夏葡萄酒:擦亮“金字招牌”递出“紫色名片”
文章插图
东麓|宁夏葡萄酒:擦亮“金字招牌”递出“紫色名片”
文章插图
东麓|宁夏葡萄酒:擦亮“金字招牌”递出“紫色名片”
文章插图
东麓|宁夏葡萄酒:擦亮“金字招牌”递出“紫色名片”
文章插图
人民网银川9月28日电 (苏缨翔)2000多年前,宁夏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向沿线国家运送货品;2000多年后,贺兰山东麓的葡萄酒开始陆续走向世界。
9月26日,首届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开幕。
本届博览会由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旨在加强同世界主要葡萄酒生产国及国内葡萄产区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扩大“葡萄酒之都”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葡萄酒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品牌化发展。
荒地变绿洲 播种“紫色梦想”
“真甜!”孟加拉国籍留学生吴迪在尝过一串酿酒葡萄后发出赞叹。独特的自然禀赋和特有的风土条件,造就了宁夏葡萄酒色泽鲜明、甘润平衡、香气馥郁、酒体饱满的东方风格。
“很多人把贺兰山东麓称为‘法国的波尔多’。”志辉源石酒庄接待部主管乔静说,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位于北纬38度,是全世界公认的葡萄酒最佳产区纬度带。
然而让人不曾想到的是,连片翠绿的葡萄园在不久之前还是一片荒漠。
巴基斯坦籍在华医生豪孟德感叹:“我参观酒庄的时候被告知这里以前是荒漠,后来人们修了湖,种了树,把它变成了一片绿地。再后来人们在这里种最好的葡萄,酿最好的葡萄酒,这真是非常不得了的成就。”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林松添接受采访时表示,宁夏当地的戈壁滩加上黄河水会让贫瘠的土地变成良田,这让外国友人们看到了中国如何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在贺兰山东麓有55万亩这样的荒地变成了绿洲,酒庄绿化及防护林建设大幅度提高了产区森林覆盖率。
如今,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集中连片酿酒葡萄产区。目前种植面积已达49.2万亩,年产葡萄酒1.3亿瓶,综合产值261亿元。
彰显“中国范”递出“紫色名片”
葡萄酒产业文化内涵丰富、历史悠久,既是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交流交往的历史见证,也是中国与世界经贸往来的重要内容,更是世界人民勤劳致富的产业支撑。
法国前总理让-皮埃尔·拉法兰此前在开幕式上表示,合作远胜于对抗。在葡萄酒领域、农业领域和食品领域的合作,是中欧、中法之间合作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葡萄酒是宁夏对话世界的语言,也是世界感知宁夏的纽带。如今,越来越多的宁夏葡萄酒品牌走出国门。2020年3月,宁夏22款葡萄酒摘得2020柏林葡萄酒大奖赛金奖。宁夏先后有60多家酒庄的葡萄酒在国际葡萄酒大赛中获奖。
南非前驻外大使、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格特·格罗布勒说:“在品尝过很多种类的葡萄酒之后,我不得不说,宁夏的葡萄酒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看到了宁夏葡萄酒走向世界的巨大潜力。”
据银川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宁夏地区葡萄酒出口额365万元,同比增长75.48%,迎来对外出口的黄金期。
嘉地酒园葡萄园经理赵文洋说:“我们生产国际化的东西,自然会吸引国际友人过来。葡萄酒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属性,外国友人们也同样会好奇宁夏产区的酒有何独特之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