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没了这碗甜醅子,西北人可怎么过端午?( 二 )


文章图片

▲ 究竟是小吃 , 还是主食?摄影/A添彩光电广告15117131323 , 图/汇图网
不磨成面粉 , 吃麦粒也能吃得过瘾 。 西北有句顺口溜说:“甜醅甜 , 老人娃娃口水咽 , 一碗两碗能开胃 , 三碗四碗顶顿饭 。 ”一碗甜醅 , 吃的是西北人的性情 , 是对“面”最淳朴 , 最直接的理解 。 即使是小吃 , 西北人也能吃出主食的份量 。
西北人能喝酒?
都是从小吃甜醅练出来的
麦粒从粗糙到甜美精致 , 只需撒一把酒曲即可 。
麦粒晾至常温 , 后面的做法就跟糯米做的醪糟米酒类似 , 拌上酒曲 , 装进干净无菌的瓷盆里密封发酵即可 。 看似简单 , 每一步却都要小心翼翼 。

西北|没了这碗甜醅子,西北人可怎么过端午?
文章图片

▲ 先用塑料布密封 , 再裹几层布保温 。 图/网络
放多少酒曲 , 要根据麦子份量斟酌 , 放多放少都会做坏 。 瓷盆要裹得严严实实 , 才不会腐败发酸 , 所以不用的毛巾 , 不穿的旧衣服 , 都会被妈妈们拿来绑在上面 。 为了保证温度 , 瓷盆会放在炕头或是灶头 , 还要时不时闻着看有没有变质 。

西北|没了这碗甜醅子,西北人可怎么过端午?
文章图片

▲ 发酵好的莜麦甜醅子 。 图/图虫·创意
发酵中 , 麦粒里的淀粉被分解成葡萄糖 , 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 , 接着少量的酵母又将葡糖糖经糖酵解途径转化成酒精 , 这便是甜醅的酒香和名字里“甜”的由来 。 大概三天左右时间 , 瓷盆周围闻到清香酒味 , 发酵就差不多了 。 但什么时候启封 , 还是要看当时的气候和温度 , 稍有偏差也会影响甜醅的口感 。
一层层揭开布罩 , 打开盖子 , 一股浓烈的酒香味扑鼻而来 。 麦粒软糯香甜 , 底下的汁液如蜂蜜一样粘稠 , 又如琼浆一样酒味醇芳 。 也难怪甜醅还有酒醅的别名 , “醅”字 , 就是“未过滤的酒”的意思 。 这酒香比果酒醇厚 , 比醪糟米酒浓郁 , 小孩子吃两口就脸红不已 。 据说西北人的酒量都是从小吃甜醅练出来的 。

西北|没了这碗甜醅子,西北人可怎么过端午?
文章图片

▲ 甜醅汁 , 如酒一样醇香 。 图/严肃
在端午 , 各地都会饮雄黄酒和菖蒲酒 , 西北人吃甜醅 , 不仅解馋饱腹 , 也应了喝酒的习俗 。 不过 , 饮甜醅酒的习俗有见记载是在过年时饮用 , “正月上元日 , 祭先人 , 荐寒食 , 少长饮甜醅酒 , 以次行礼 。 ”(《皋兰县续志》)至于它后来成了端午风味 , 大概与夏粮收获 , 且初夏温度最适宜发酵甜醅有关 。

西北|没了这碗甜醅子,西北人可怎么过端午?
文章图片

▲ 加了水的甜醅子 。 图/网络
虽然甜醅的酒精度很低 , 但干吃几碗 , 不胜酒力的人也容易“飘”起来 。 在兰州 , 甜醅大多会加水喝 , 这就更像是米酒了 。 不过 , 麦子吃起来比米更加筋道耐嚼 。
西北的端午
有点甜 , 有点醉
端午前后 , 是西北最美的时节 。
初夏的天光明媚 , 杨柳青青 , 门前的花朵开得正盛 , 时令的水果蒂落成熟 。 人们梳洗打扮、沐浴冲凉 , 无论是人是景 , 都在用一年中最好的状态迎接端午 。

西北|没了这碗甜醅子,西北人可怎么过端午?
文章图片

▲ 端午 , 你们家插柳还是插艾?制图/刘航
小孩子戴着五彩的“手款”(手绳)到处炫耀 , 大人们采来艾草柳枝插到门上祈福 。 等玩够了忙完了 , 回到家里吃一碗甜醅 , “给嘴解馋 , 甜醅当先” , 没有其他食物更能慰藉过节的心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