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文化|强化科技硬实力厚植创新软实力

中国要强盛,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那么,如何落实“十四五”规划,真正做到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经济日报采访人员专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高分子化学家、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院长唐本忠 。
采访人员:“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这反映了什么趋势?
唐本忠: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一方面是我们内在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外部压力所致 。
【创新文化|强化科技硬实力厚植创新软实力】从内在需求看,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这个规模,如果还走以前的发展道路,就会碰到瓶颈,必须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从外部压力看,中国发展到今天,已经“动了别人的奶酪”,对我国科技和经济发展进行打压的外部压力日趋常态化 。
在内有需求、外有压力的情况下,要把科技实力做上去,布局就很重要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提法,本身就包含一系列的科技布局,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这些对提高科研硬实力非常重要,也是“十四五”期间将要重点着力的方向 。
采访人员: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要建立新型举国体制 。新型举国体制有哪些显著特点?
唐本忠:新型举国体制要全民一心,要大兵团作战 。新型举国体制下的科技创新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 。
“两弹一星”时期,我们用举国之力补上以前的缺口,是填补空白,但填补空白是跟在别人后面走,是跟随而不是引领 。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的发展模式要发生变化 。以前劳动密集型的人口红利快吃完了,中国人的工资也不低了,不能还走低端路线,因为低端路线即使能赚钱,最多只能达到中等收入 。现在的新型举国体制,意味着要超前考虑,为世界树立标杆,让别人跟着我们走 。
举国体制的最大好处是效率高 。美国波士顿一座桥修了若干年,而北京翻修一座桥几十个小时就能搞定 。所以,在新型举国体制下,一方面,我们要优化科技创新内涵,要往更高端走,要往无人区闯;另一方面,科学技术重大决策要听取专家意见,鼓励科学家参与,力争不走或少走弯路 。
采访人员: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当前最需要优先突破的难点是什么?
唐本忠: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提高硬实力的同时,必须发展软实力 。
首先,人才培养非常重要,因为所有工作最后都要落实到人 。在过去的科技跟随阶段,我们做国外做过的课题,有正确答案;但到了现阶段,我们要做国外没做过的原创研究,没有现成答案 。这就需要高校改变教学方式,培养具备创新意识的未来之星 。
其次,建设创新文化极其重要 。个人的创新意识与整个社会是否具备创新文化息息相关 。现在,我国政府也开始重视创新文化的建设 。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一章中,专门谈到“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鼓励自由探索 。
在现代社会,文化自信越来越倚重科学自信 。我期待我们能培育创新文化,建立中国人的科学自信,把最优秀的人才吸引到科研领域来,突破实用主义的影响,做一些看似“无用”的研究,这样才能实现跨越 。
采访人员: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需要在基础研究方面作出什么突破?
唐本忠:伟大的科学研究有两个层次:一是改变世界的面貌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高锟的“光纤”,就是一个改变世界面貌的发明 。二是改变人们的思维 。普朗克的量子论,就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