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二斤麻糖不昨,麻糖与油条一样吗?一斤面粉能炸出一斤五、六两的麻糖,赶一个集能挣到千把块钱

|来二斤麻糖不昨,麻糖与油条一样吗?一斤面粉能炸出一斤五、六两的麻糖,赶一个集能挣到千把块钱

文章图片

【|来二斤麻糖不昨,麻糖与油条一样吗?一斤面粉能炸出一斤五、六两的麻糖,赶一个集能挣到千把块钱】|来二斤麻糖不昨,麻糖与油条一样吗?一斤面粉能炸出一斤五、六两的麻糖,赶一个集能挣到千把块钱

文章图片

|来二斤麻糖不昨,麻糖与油条一样吗?一斤面粉能炸出一斤五、六两的麻糖,赶一个集能挣到千把块钱

文章图片

|来二斤麻糖不昨,麻糖与油条一样吗?一斤面粉能炸出一斤五、六两的麻糖,赶一个集能挣到千把块钱

文章图片

|来二斤麻糖不昨,麻糖与油条一样吗?一斤面粉能炸出一斤五、六两的麻糖,赶一个集能挣到千把块钱


刚吃过早饭 , 零零星星的村民就聚集在河南省安阳县白壁镇晋小屯村的十字街口 , 街边传来了“谁要——麻糖 , 炸麻糖嘞!”吆喝声洪亮、清脆 , 浑厚、悠长 。 来二斤麻糖不昨!一位年轻的妇女问麻糖摊的邢师傅 。 生意来了 , 邢师傅两口子笑容可掬地忙碌起来 。

农历壬寅年二月十三日 , 这天是安阳县白壁镇晋小屯村的庙会 , 天还没有完全透亮 , 邢师傅两口子就开着小货车从瓦店乡的梅福村赶到了晋小屯 , 搭帐篷、支油锅 , 架喇叭、抬面缸 , 两口子忙碌不停 。

炸麻糖摊儿 , 半锅油、一口锅、夫妻两人 , 属于典型的家庭手工作坊 。 一个人和面、切面、下面 , 另一个人围着油锅用长筷子翻转麻糖 , 还要兼职打包、算账、收费 , 一站就得半天 , 这是个辛苦活 , 属于养家糊口的小本生意 。

农村人做生意没啥秘诀 , 那里人多就往那里去 , 只要舍得出力气 , 一般都能挣到养生糊口的钱 。 生意人对十里八乡的庙会、集会记得非常清楚 , 逢集必赶、有会必到 。 邢师傅介绍 , 一斤面粉能炸出一斤五、六两的麻糖 , 赶一天集刚好用完两袋五十斤的面粉 , 一斤麻糖卖6元钱 , 一个集能挣到千把块钱的毛利润 。

麻糖 , 和油条类似 , 不过麻糖里面一点儿糖也没有 。 与炸油条一样 , 炸麻糖一般是用小麦面粉发酵后做的 , 比油条擀的更宽、更厚一些 , 四四方一块面团 , 中间用菜刀划几下 , 然后下到油锅里炸到外焦里嫩 。

麻糖 , 这是河南人的独特叫法 。 麻糖还有另外一种炸法 , 在和面时加入少许芝麻粒 , 面皮比麻糖擀的更薄一些 , 在四四方的面团中间用菜刀划几下 , 然后下到油锅里炸到焦黄 , 河南人称作焦叶 , 名字起得形象、贴切 。 油炸的麻糖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河南农村地区还是希罕物儿 , 买二斤油炸麻糖用纸绳或柳树枝串起来 , 就是走亲访友的上佳礼品 。

在河南的农村地区 , 麻糖还有另一种特别的称呼 。 “麻糖”加“篮子”组合成“麻糖篮儿” ,“麻糖篮儿”这一词语就变成了特指回娘家的妇女 。 河南民间常以“麻糖篮儿”代指出嫁的闺女 , 这与河南民间传统民俗“回娘家”有关 。 河南民间称农历六月初一为“小年下” , 也称“麦罢”、“闺女回娘家节” , 此时夏收夏种已基本结束 , 农事稍闲 , 老百姓便于此日用新打出来的面粉蒸馍或用油炸麻糖 , 以改善生活为庆 。

六月初一当天 , 出嫁后的闺女尤其是结婚未满三年的闺女要偕女婿回娘家探望父母 。 探望时要以新麦面所做的蒸馍、糖包、油炸麻糖等作为礼品 , 将这些油炸食品一层层叠放在柳编或竹编的篮子内 , 上面再盖一条粗布毛巾 。 出嫁的闺女挎着麻糖篮子回娘家 , 还没走到娘家的门前 , 村里有好事的人就喊 , 某某家的“麻糖篮儿”来啦!

据民俗学者考证 , 麻糖这一油炸面食 , 定型于900多年前的北宋时期 , 但与2000多年前张骞从西域带回中原的胡麻有主要关系 。 胡麻油 , 即芝麻油 , 因从西域引进 , 所以常称为胡麻 。 宋代是植物油发展繁荣时期 , 胡麻是喜温作物 , 在宋代主要种植在河南、河北、安徽、湖北、山东等地区 。 胡麻油是宋代使用最多的植物油之一 , 据北宋官员、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记载:“今之北方 , 人喜用麻油煎物 , 不问何物 , 皆用油煎” 。 麻糖 , “麻”与使用的麻油有关 , “糖”或许与这种油炸面食的香甜可口有关 。 最好不过家乡味 , 最浓不过故乡情 。 你的家乡美味是什么?欢迎留言讨论!(王建安摄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