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社交软件、社交网站的兴起带红了一个职业——“探店网红” 。 真正让“探店网红”这个词火起来的 , 是所谓的“美食”领域 。 之所以给“美食”加引号 , 是因为这个领域的猎奇成分越来越高 , 几乎全面超越了食物的品质感、画面的艺术感和观看的愉悦感 。
一些网红的美食探店视频追求新奇 , 跋山涉水去了“冷门小店” , 号称是“原产地”特供 , 其实卖点是不把昂贵食材精心细作 , 在“保留原本风味”的噱头下 , 胡乱加工成一大锅或一大盘端上桌 。 网红博主一边胡吃海塞 , 一边夸夸其谈 。
还有一种网红的美食探店是拼命往“高大上”靠拢 , 并在追求高端的路线上日渐走火入魔 。 好好的中餐厅 , 非要模仿日料或法餐的摆盘 , 把上菜步骤搞复杂 , 甚至端上菜来要先绕场一周 , 展示卖相 , 请食客感受香气 , 甚至要求大家一同赞美厨师澎湃汹涌的“锅气”……如此复杂 , 不过是为了抬高餐品的“预订”价格 , 报价动辄数千元 , 不预定没有座位 , 如果违反用餐礼仪还要遭遇舆论谴责 。
无论哪种情况 , 都体现了部分网红为追求流量不择手段 , 而餐厅又在流量裹挟下日渐“跑偏”的不良趋势 。 流量本身的盲目性和逐臭倾向 , 来自于部分人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言说的恶趣味 。 如果现实中的个人、企业乃至全行业 , 单纯将流量视为风向标 , 亦步亦趋、随波逐流 , 就等于放弃了对于好坏优劣、是非善恶的本来标准 , 转而去逗引、奉迎、讨好部分人恶劣的嗜好与低俗的趣味 。 长此以往 , 人类社会的理想将会向下流动 , 现实生活持续被网络热度裹挟 , 每个人都不得不被“按头喂食”资讯垃圾与文化渣滓 。
【标准|网络“恶趣味”当休】如果人们仍要追求理想和进步 , 就要坚持向美向善的原则 , 坚持现实世界的标准与法则 , 快速分辨并逐步淘汰网络世界里的低俗文化产品 。 做一个挑剔而耐心的老饕 , 从一开始就拒绝被任何人“按头喂食” 。
推荐阅读
- 守护|守护自然生态 建设美丽家园
- 模式|风吹挂面舞 蝶来菜花香
- 香菇|火爆网络的压缩馍, 味道如何?
- 皮皮虾|孩子学习用眼多,妈妈多做这6道菜吃,富含“叶黄素”,明目护眼
- 榴莲|国货之光!“大学农科院”研发的10大美食,营养健康还低卡低脂!
- 鳗鱼饭|中老年人多注意,常吃这5道“降火菜”,避免春天干燥不舒服
- 客人|香格里拉启动“春食·飨宴”推广计划|以美食之名邀约客人共赏春时
- 朝鲜族|朝鲜族6大特色小吃:本地人的“心头好”,外地人却认为“寒酸”
- 朱毅|“樱花有多好看,樱花味的东西就有多难吃”
- 辣椒|豆腐乳,到底是人间美味,还是健康“杀手”?是时候告诉你真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