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粉|新茶饮沉寂,咖啡兴起( 三 )


如何做出差异性、打出品牌度、扩充更多店面进而占据更多市场 , 是悬在各家咖啡品牌的头等大事 。
截至2021年底 , 星巴克占据约35%的市场份额 , 瑞幸咖啡占据约6%的市场份额 。 另一方面 , 星巴克截至今年1月总门店数量为5557家 , 而瑞幸咖啡2021年第三季度门店数量已超5671家 , 实现反超 。
根据 2021 年德勤发布的《中国现磨咖啡行业白皮书》(下称《白皮书》) , Manner、瑞幸这样的门店零售咖啡消费场景算作 “快咖啡” , 主打极致性价比;与之相对应的是追求极致体验的 “慢咖啡” , 代表品牌有M Stand和Seesaw 。
建立一个新品牌需要大资本扶持或者提前布局卡位 。 2020年 , 瑞幸们自曝财务造假 , 通过“流血”扩张 , 实际亏损惨重;起家于2014年的连咖啡没熬过“补贴大战”接连关店 , 被迫向线上转型 , “倒在中国咖啡市场起来的前夜” 。
而Seesaw成立于2014年;Manner成立于2015年 , 2018年Manner还只有7家2~3平米的档口门店;M Stand成立于2017年 。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 , Manner核心在于性价比 , 攻占星巴克和便利店之间的价格带 , 15~20元/一杯是大众能日常消费的价格;M Stand强调设计 , 把门店打造成社交、打卡的地点;Seesaw突出创意口味咖啡 。
此外 , 他们背后的资本也对其扩张有或多或少的助益 。 极海的数据显示 , 截至2月28日 , Seesaw已在全国10省份(含直辖市)的11座城市拥有在营门店104家 , 累计30天未营业视为闭店6家 , 从35家到104家它只用了8个月 。

图源极海数据
餐饮自媒体FoodBud指出 , “Seesaw新开门店跟喜茶的门店点位 , 重合度蛮高” , 喜茶的数字化建设大概率赋能给Seesaw , 设计、数字化能力是可以共用的 。 2021年7月 , 喜茶参与投资Seesaw A+轮融资 。
加拿大本地咖啡巨头Tim Hortons , 在进入中国后 , 获得了红杉中国、腾讯战投、钟鼎资本等多家国内投资机构的加持 。
没有大资本加持、2021年下半年才进场的Zeeger coffee和周晓都选择了轻模式 , 并先从外卖/线上发力 。
今年1月 , 周晓在淘宝上线了旗舰店 , 主打冻干咖啡 。 在他看来 , 冻干咖啡门槛较高、入局者少 , 制造成本较其他品类较高 。 他的直接竞争对手是三顿半和隅田川 。
周晓预计其首家线下门店将在3月于北京开张 。
经营面积只有10平米的Zeeger Coffee首店80%单量来自外卖平台 , “外卖只是走量 , 实际上五单外卖还没有一单堂食收入高” , 苗壮介绍 , 因为一开始不确定平价精品咖啡是否能够被深圳用户接受 , 所以先选择了外卖为主的店型 。 在第一家店的模式成功跑通后 , 苗壮依据南方人爱喝下午茶的消费习惯 , 开了第二家主打堂食的店 , “目前效果也很好 , 一到下午就坐满了人” 。
之前只做到店自提的Manner Coffee , 继年初在上海部分门店开启外卖服务后 , 3月1日在北京全面铺开外卖服务 。 这给咖啡新品牌们带来了压迫 。 “Manner大部分门店的生意很好 , 堂食单都做不过来 , (一开始)确实没必要做外卖 。 ”苗壮说 , “他们大部分门店日营业额都有一两万 , 利润最少四五千 , 单店投入成本很快就回来了 , 更何况他们融了很多钱 , 只需要考虑多开店就行了 , 瑞幸赔着钱还能上市呢” 。 苗壮相信 , 平价精品咖啡的市场需求很大 , 一家Manner也满足不了 , 大家都还有机会 。
去年5月 , Manner宣布获美团龙珠数亿美元融资 , 目前只上线了美团外卖 。

除了现磨咖啡品牌外 , 天然握有渠道优势的便利店们也对咖啡行业产生冲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