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饭|文和友“褪色”:裁员、商家撤退、扩张停滞,研发火锅西餐( 二 )


流量的衰减带来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 商家撤退 , 客流量将会进一步缩减 , 由此也带来内部的整顿 , 根据自媒体“快消”报道 , 文和友已于年前启动一轮大面积裁员 , 有部门被裁人数超60%以上;春节过后 , 新一轮的裁员工作仍在继续 。
更深的连锁反应是 , 新的项目也被迫影响 , 此前 , 36氪报道 , 南京的“超级文和友”项目由秦淮区政府和南京新工集团牵头引进 , 长沙文和友、诺亚新世纪、正和同邦三家公司联手打造 , 总投资5亿元 , 原本在预计在2021年年底开业 。 而Tech星球获悉 , 项目一再推迟 , 本来要在2022年中开业 , 现在也还在延期 。
激进与冷清像是新商业物种文和友的一体两面 , 共同展现出在进化过程中的摇摆和矛盾 。
摇摆中的“城市奇观”文和友的热度归于冷清 , 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自身的战略摇摆 。
一方面 , 为何迎合“超级” , 文和友在不断拓宽自己并不熟悉也不擅长的版图 。 文和友在自己的原先熟悉的小龙虾和炸物餐饮项目上不断拓宽 , 引入其他品类、书店、潮玩、美妆等业态 , 把自己的定位放在了一个二房东和商业地产的角色上 。
知名投资人黄海此前透露 , 文和友深圳店本来还规划有酒店和电影院 , 但还没拿到许可证 , 只能暂时搁置了 。
在此基础上 , 文和友还想做餐饮届的迪士尼 , 打造一个真正沉浸的乐园 , 深圳文和友曾计划创立沉浸式戏剧 , 但迟迟无法面世;长沙文和友想要打造一个类似于迪士尼花车巡游的收费项目 , 但据公开报道 , 高管在IP主题的设定上犹豫不决 , 变来变去 , 到底是做地方特色 , 还是打造未来感 , 亦或是大杂烩的娱乐空间 , 剧本方案经历了七八次大的调整 , 最终整个项目被叫停 。
而在还未面世的南京文和友的项目上 , 这个位于秦淮区长乐路132号 , 夫子庙和老门东之间的核心商圈 , 定位依然是“地方文化+美食娱乐”的结合体 。 据报道 , 文和友一开始定的策略是做明朝文化 , 调研、运营方案、文本创作、空间设计等所有的工作由此展开 , 而半年之后 , 策划团队突然被告之 , 明朝文化不做了 , 要改作六朝文化 , “整整半年的工作 , 白做了” 。
另一方面 , 文和友为了彰显“城市”标签和突出当地的地域特色 , 只能不断放弃自我 。
即便是一个依靠湘菜起家的文和友也没能固守自己的领地 , 在进入深圳的时候 , 湘菜并未得到当地的认可 , 文和友只能另找出路 , 最终把深圳定位于“蚝文化” , 并将名称改成“老街蚝市场” , 在摇摆之间 , 文和友已经失掉了一大批消费者 。 此前 , 文和友CEO冯彬也把广深的阶段性失利总结为 , “就是想做当地文化的同时 , 又舍不得把湘菜丢掉 。 ”
一位长沙本地人告诉Tech星球 , 长沙作为日渐崛起的网红城市 , 并没有特别有地标性的地点 , 虽然很多人并不认为文和友代表长沙最正宗的餐饮文化 , 更多长沙人对文和友的评价是“不难吃” , 但它的确会成为本地人推荐外地人来长沙的必去的地点之一:因为它满足的是打卡、一次性体验、传播等多重消费功能 。
作为网红城市 , 每年有超过1.5亿人次到长沙旅游 , 且外来游客很愿意打卡具有本土特色的餐饮IP 。 相比之下 , 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 , 2020年广州、深圳的接待旅游总人数分别为4998万、4182万 , 远逊于长沙 。
所以 , 当文和友去到无法像网红城市长沙承载巨大客流量的城市 , 而该地同时拥有更多的代表性的地标和餐饮时 , 加上其自身在摇摆不定中变来变去后 , 它很快就遭到了抛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