馄饨|夜光杯 馄饨初开

【 馄饨|夜光杯 馄饨初开】馄饨似混沌,如天地初开的模样,仿佛也包藏着玄妙而不可道的秘密。
馄饨|夜光杯 馄饨初开
文章插图
某日在朋友圈,看到广东的友人,深夜去小街上吃一碗云吞面,蓦然想起《花样年华》里的苏丽珍,身着繁花一般的旗袍,踩着高跟鞋,提着保温饭盒,袅袅婷婷穿街走巷买一碗云吞面回家的场景。
广东人说的云吞其实就是馄饨。馄饨是个假借词,原本为混沌,亦作浑沌。而馄饨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它被包成密封的样子,没有七窍,俨如浑沌。《燕京岁时记》里记载:“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馄饨名号繁多,北方和苏浙沪一带叫“馄饨”,福建叫“扁食”,江西叫“清汤”,湖北叫“包面”,四川称“抄手”……到了广东,馄饨则成了“云吞”。“云吞”听起来颇有几分诗意,但许多外地人对馄饨和面这样的搭配着实不解,其实云吞面的面,是竹升面,面皮像纸片一样薄,比牙签还细,与北方咬劲十足的面条完全不同。
馄饨|夜光杯 馄饨初开
文章插图
小时候在闽南,扁食是夜间常见的点心摊档。偶然从父母那里索取到一点零钱,郑重地踱到扁食摊子上叫一碗扁食吃。肉燕比扁食矜贵,它的皮子是瘦肉剁成泥加木薯粉捶制而成的,爽脆弹牙。我到了上海后,几乎没有见过肉燕,后来在一家福建餐馆的菜单里见到“肉燕”二字,有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惊喜,每次去都会点上一碗。那家店也用心,盛肉燕的是绘着公鸡图案的小碗,汤里撒一小把香芹末,多年以后在台州玉环吃到当地特产鱼皮馄饨,皮子由海鱼泥和番薯粉制成,和肉燕有异曲同工之妙。
上海的馄饨摊子由来已久。据史料记载,清康熙年间,十六铺、老闸桥、虹镇、徐家汇等地出售糕团、馄饨、面条的摊店已成规模。沪上竹枝词里专门有一段描述馄饨:“大梆馄饨卜卜敲,码头担子肩上挑,一文一只价不贵,肉馅新鲜滋味高。馄饨皮子最要薄,赢得绉纱馄饨名蹊跷……”沈嘉禄先生在他的《老上海美食》一书中记录了这种小巧的馄饨:“皮子是手工擀的,极薄,呈半透明状,覆在报纸上甚至可以看清下面的铅字,划一根火柴可以将皮子点燃。以这样的皮子裹了肉馅,里面留着一点虚空,可以看到淡红色的馅心,煞是可爱……”绉纱馄饨煮熟后皮儿也是透明的,褶皱部分果然像纱裙一般轻盈。
馄饨|夜光杯 馄饨初开
文章插图
我见过上海阿姨包小馄饨,薄如纸片的面皮摊在左手,右手握双筷子,从馅儿碗里蹭一点肉馅,轻轻抹在皮子上,左手松松一握即刻成型。我看得入迷,但这种包法在北方人眼里几乎就是一种骗术。有个东北来的同事,在菜场的馄饨摊位上偶然见到这种场景,又惊又怒:“这也配叫馄饨?馅儿这么一抹,就是沾一下肉荤?”我听了哈哈大笑。上海的大馄饨里,我最喜欢的有两种:一种是青菜肉馅,馅儿不加麻油,青菜要手切,味道胜在清新;还有一种就是荠菜肉馅,必须是野生的荠菜才有那种带着山野气的芬芳。
暖黄色的路灯下,苏丽珍等一碗云吞面的样子,就像在等不可知的未来。馄饨似混沌,如天地初开的模样,仿佛也包藏着玄妙而不可道的秘密。对我来说,一年的春食以一碗荠菜馄饨作为开端,真是一个美丽的开始。(文 / 戴蓉 图 / 摄图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