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鱼|人间最美的风味,莫过海洋与陆地的一再交手和彼此造就

红鱼|人间最美的风味,莫过海洋与陆地的一再交手和彼此造就
文章图片

撰文 | 魏水华
头图 | 风味人间3·大海小鲜
《风味人间3·大海小鲜》收官了 。
毫不意外地 , 它再次蝉联腾讯纪录片-美食分类榜单桂冠 。
以海鲜为主题的这一季《风味人间》 , 从食材和味道本身出发 , 相比涉猎范围更广的《风味人间》第一季、第二季 , 可谓另辟蹊径 。
在美食纪录片高度内卷的今天 , 食物好吃 , 镜头炫酷、文采斐然 , 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各大IP的标配 , 并非《风味人间3》独享 。 但《风味人间3》凭什么能脱颖而出 , 成为2022的开年大餐?
是的 , 除了“就吃论吃”之外 , 《风味人间3》中隐藏着更多的风味内核 。
红鱼|人间最美的风味,莫过海洋与陆地的一再交手和彼此造就
文章图片

No.1 壹
吴全胜在海南儋州的白马井渔港 , 经营着一家干货作坊 。 每天冬天 , 红鱼上市的季节 , 他收购鲜红鱼 , 腌制红鱼干 。
红鱼|人间最美的风味,莫过海洋与陆地的一再交手和彼此造就
文章图片

和大部分海鲜干货一样 , 红鱼干的制作需要粗中有细的功夫:利斧劈斩、快刀打花、重盐曝腌、清水洗涤、阳光慢晒 。 因为刀工了得 , 江湖人称吴全胜为“吴三刀” 。
市井家常的红鱼煲仔饭、登堂入室的香煎红鱼干、脍炙人口的红鱼干蒸肉饼 , 无不来自遥远的海洋和充满创造力的渔民 。
红鱼|人间最美的风味,莫过海洋与陆地的一再交手和彼此造就
文章图片

生活在福建宁德沙江村的阿赟 , 毕业后回乡子承父业种海带 。 接班才四年 , 他还没掌握了制备海带的“核心技术”——海上种植 , 五个月后悬挂晾晒 , 看似平凡简单 , 却有不为人道的经验要求 。
红鱼|人间最美的风味,莫过海洋与陆地的一再交手和彼此造就
文章图片

作为中国人最喜爱 , 也是普及率最广的海产品之一 , 海带的应用面无比广阔 , 从山地丘陵、到泽国水乡、再到沿海渔村 , 几乎所有地区的烹饪里 , 海带似乎都有一席之地 。 但归根结底 , 它依然是海洋的馈赠和渔民劳作的产物 。
红鱼|人间最美的风味,莫过海洋与陆地的一再交手和彼此造就
文章图片

承前启后的阿赟 , 继承父亲的事业 , 也抚养着两个从小生长在海边的孩子、以海带培养着他们的味蕾 。
红鱼|人间最美的风味,莫过海洋与陆地的一再交手和彼此造就
文章图片

在这个以农耕作为文明起源的国家里 , 水软风清的宜耕之地 , 一直是文明、教化、宜居的象征 。 耕读传家、耕云播雨、精耕细作、躬耕乐道……几乎所有带有“耕字”的成语 , 都带有明确的场景性和强烈的褒义色彩 。
相反 , 到了山民与海民 , 则被简单概括为“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 人们的潜意识里 , 大海一直带有边疆、蒙昧、荒凉和粗放的印记 。 这是来自历史的偏见 , 也是中国海洋文化长期不被重视的表现 。
红鱼|人间最美的风味,莫过海洋与陆地的一再交手和彼此造就
文章图片

但事实上 , 中国有着长达3.2万公里的海岸线和数千万依赖海洋为生的海民 。 大海赐予了他们赖以维生的食物 , 也赋予了他们独特的世界观和处事法 。
钱穆先生说 , 中国并不是单一农耕国家 , 而是农耕和游牧渔猎二元文明的结合体 。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 , 不仅大陆上具备农耕与游牧渔猎的文化形态 , 海洋也一样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