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四川北路塑造了我的价值观
我父亲孔另境自20年代入上海大学后 , 寄居虹口他姐姐与茅盾姐夫的家 , 经常代为给邻居鲁迅先生送信递纸条 , 顺带向大先生请益 , 父亲与上大同学戴望舒、施蛰存等亲密交往 。 之后 , 父亲为进步文化事业在国内各地颠沛流离 , 三四十年代再断断续续返回上海写作、办校、办杂志 , 多活跃在虹口 , 后来加入《改造日报》 , 定居于四川北路 。 我出生在四川北路 , 在老家住了三十多年 。 四川北路的中国文化基因以那些文学大师的生活痕迹无可置疑地深厚 , 多少文人骚客为之写下不朽篇章 。 四川北路上新华书店、上海旧书店、报刊门市部、群众影剧院、国际电影院、永安电影院、邮电俱乐部、虹口区第二工人俱乐部等 , 留下我无数青春的脚印 , 我的世界观大致是在虹口区 , 在四川北路上形成的 。
四川北路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 , 在五六十年代 , 在90年代曾经几度辉煌 , 足不出四川北路便可以生活得很滋润 , 在于这条街的文化与商业气息符合一般上海市民阶层的需要 , 那种在地烟火气 , 世俗性与江南山水气候的调性匹配得令人适宜 。 在上海 , 很多人爱分析“上只角”“下只角”地段论 , 我觉得 , 一个人活得好不好 , 最重要的是不要去攀比 , 有一份本事就做好自己的本分 , 付出了努力 , 生活会回馈你应得的东西 。 乱贴高雅与低俗的标签 , 或自我标榜都不足取 。
近日四川北路重新崛起的呼声很高 , 武进路口时尚地标“今潮8弄”似有带动四川北路商业再次复苏的苗头 , 据上海滩最潮的大学教授汤惟杰在《四川北路上 , 那位持伞行人》一文中梳理介绍 , 这块地方昔日为“公益坊” , “90多年前 , 年轻的施蛰存和朋友们在此地办过一家出版社——水沫书店” , 这是非常有文化意味的选址 。 消费者是需要引领的 , 温饱时代已经过去 , 平心静气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消费层次很重要 。 其实 , 喜欢四川北路的人群不可谓不大 , 虹口区出来的人都有四川北路情结 , 每次朋友转给我微信公众号阅读量10万加的四川北路帖子都让我心潮起伏 , 感叹不已 。
文章图片
写这篇文章时 , 我恰在大洋彼岸探亲 , 没有比现在更想念我的祖国 , 我的街道 , 我的寓所 , 我的饭桌了 。 此时此刻 , 四川路上的年味已经轰然而起 , 热腾腾地让我羡慕 。 这是一篇时空稍嫌混乱的文章 , 而在笔记本电脑上打字时 , 罗春阁的生煎馒头、牛肉汤 , 广茂香明炉烤鸭、脆皮烤肉、蜜汁叉烧 , 伊斯兰餐厅牛肉锅贴、三八饭店鲜肉烧麦在我眼前乱飞 , 我也顾不上再一一考证哪家店在哪个路口 , 如今安在 , 只想说 , 姆妈 , 爹爹 , 我们一起回四川北路老家过年吧 , 敞开吃 , 好好叙旧 , 年初三下午太阳好 , 一道去鲁迅公园祭拜鲁迅先生 。
· 越南、韩国为何此时尬聊春节起源?·巴基斯坦籍准医生:总有上海阿姨帮我介绍女朋友· 好戏 | 春节档最强电影 , 《水门桥》实至名归
【弄堂|热腾腾的年味,在这条典型的上海马路上】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 ,未经正式授权一律不得转载、出版、改编 , 或进行与新民周刊版权相关的其他行为 , 违者必究!
推荐阅读
- 排骨|过年孩子爱吃的八道年夜菜,做法简单营养美味,一盘上桌秒吃光
- 汉堡|汉堡不是健康食物是谣言,细心研究汉堡的种类
- 分之一|钢铁脊梁丨“超薄”手撕钢来了,厚度仅A4纸的四分之一!手撕钢柔性屏折叠手机可折叠20万次
- 无糖|读懂配料表|“无糖”“低糖”“三分糖”……可能你的甜度已经超标了!
- 口感|春节炸酥肉,不同于南方的做法,这种炒菜食谱北方人特别爱吃
- 蒜蓉粉丝|蒜蓉粉丝蒸鲍鱼
- 爽口黄瓜片
- 紫甘蓝苹果泥
- 红烧排骨|跟饭店大厨学的红烧排骨的做法,果然好吃到没朋友
- 一体机|饭店的烤薯饼为什么那么好吃,主要是多了这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