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四川姑娘在徽州古村创办的小染坊,传承千年古法工艺( 二 )


文章图片

传承|四川姑娘在徽州古村创办的小染坊,传承千年古法工艺
文章图片

传承|四川姑娘在徽州古村创办的小染坊,传承千年古法工艺
文章图片

陈燃94年出生在四川资阳 , 大学学中文 。 有次参加师姐的公司聚餐认识了她外派到四川工作的老公老汪 , 7个月的时间修成正果 。 2016年毕业就跟着老公回到了他的故乡黟县 。
后来他们的女儿小六出生了 , 陈燃需要照顾孩子 , 又需要挣钱 , 干什么能二者兼顾?她喜欢手工艺 , 尤其是蜡染 。 果断地决定付诸了果断的行动 , 决定好的第二天就和老汪带着刚两个月大的孩子去了贵州丹寨 。 她看到那边很多染坊的师傅平均年龄都在60岁以上 , 觉得需要年轻人才能让这门古老的手艺传承下去 。 三个多月的时间 , 从话都听不完全懂到掌握蜡染的配方和工艺 , 学成归来 。
传承|四川姑娘在徽州古村创办的小染坊,传承千年古法工艺
文章图片

“春天提着篮子去采茶 , 夏天下水摸鱼捉虾 , 秋天摘下桂花跟爷爷酿酒 , 冬天坐在爸爸肩头看松鼠在白雪上蹦跶” , 这是陈燃夫妻俩想给孩子的生活 。 于是两人回归了乡野 , 在南屏的水系边、自然界 , 创办了以女儿名字命名的染坊“小六植染” 。
传承|四川姑娘在徽州古村创办的小染坊,传承千年古法工艺
文章图片

蓝染这门古老的印染工艺 , 早在秦汉时期就已出现 。 工艺又分为蜡缬、绞缬、夹缬等花纹的印染 。 缬 , 有花纹的丝织品 。 前边的动词则说明了制作方式的不同 。 蜡染 , 用蜡封住的部分无法接触染料;夹缬 , 就是用雕镂着纹饰的木版夹住织物 。 资料记载最早的夹缬出现在秦汉公元前221-220年间 。 绞缬是扎染的古称 , 将布料的局部扎起来从而不会被染到;在我国约有1500年的历史 , 现存最早的实物是东晋年代的绞缬印花绢 。 扎染到了唐代发展到了鼎盛时期 , 那时候的贵族穿绞缬的服饰成为一种时尚 。 印度、日本、柬埔寨、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 , 甚至非洲也有扎染 。
传承|四川姑娘在徽州古村创办的小染坊,传承千年古法工艺
文章图片

蓝染听名字好像只有蓝色 , 其实并不拘泥于蓝 。 蓝染的颜色来自于植物 , 如板蓝根的蓝色、苏木粉色、栀子果黄色、洋葱皮黄色、核桃皮褐色、红花红色、石榴皮黄绿色、姜黄黄色……而要让一块布料上色 , 则要通过收割板蓝、古法制蓝让板蓝根发酵 , 染料设计和刻版 , 印刷 , 扎花、浸泡、脱浆、沉染、氧化、拆线漂洗、晾晒一系列步骤才能有不同层次的蓝 。
传承|四川姑娘在徽州古村创办的小染坊,传承千年古法工艺
文章图片

两手让布在染缸中游荡 , 白色变为深绿色 , 接触空气后氧化成蓝 。 所以每一件蓝染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 , 不同于工厂中批量生产的东西 。 每件作品的材料来源于自然 , 都带着生命 , 在氧化的过程中各自生长 , 绑扎的方式和染缸状态 , 也注定了每件作品的唯一性 , 就像世界上没有两个一样的指纹 。 这也是蓝染的魅力 。
染坊开业了 , 陈燃每天泡在房间里实验修改学习来的配方 , 毕竟贵州和南屏的气候环境、温度、湿度不一样 , 经历了多少次的失败和琢磨 , 终于掌握了一套适合于当地的方法 。 一双嫩白的手也终于被日积月累的染料浸泡成了蓝色 , 屋内也弥漫着难闻的板蓝根染料味道 。
传承|四川姑娘在徽州古村创办的小染坊,传承千年古法工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