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里的小阴谋

 

茶叶里的小阴谋

文章插图
 
天然就不标准
茶这种东西难卖就在于交易成本太高 , 每次买茶我们都要品尝一下才能知道茶的品质怎么样?你有见过买中华烟的时候 , 我们问下店老板说我能否先尝一下?标准化商品的好处就是可以降低交易成本 , 立顿茶包所体现的并不只是平台化(在任何情境下都可以泡) , 更重要的是标准化 , 标准化的商品便于流通 , 大大降低交易成本 , 而茶叶这东西很难做到 , 为什么烟草可以通过添加香料恒定烟卷的品质 , 从而达到标准化 , 而茶叶就不行呢?
因为茶叶的行业本质是亲近自然 , 我们喝茶就是要无限地亲近自然 , 人参乌龙味道还是不错的 , 但真正的喝茶人却是不屑于喝人参乌龙的 , 因为这个茶里加了太多的“佐料” 。 人参乌龙违背了茶叶的行业本质 。 注定了是下品 , 它不是下品都不行 , 因为做茶的人不会拿上好的茶去做调味 , 往往拿那些品质差点的茶去作原料 , 填坑无需好土 。
可是茶叶天然的品质并不是人说了算的 , 而是看天说话 , 真正的茶叶做不到标准化 , 当然立顿袋装茶从本质上来讲并不是茶 , 而是调味茶 , 冰红茶饮也算茶吗?不但我们中国的茶叶难以做到标准化 , 连欧洲的红酒也做不到 。 这种以自然为商品本质农作物注定了要看天说话 。
没有罗伯特帕克怎么办?
所幸欧洲有罗伯特帕克这样的品酒专家 , 其评分已经精细到可以用百分制来品鉴一直红酒 , 帕克认定90分往上的酒价码飞升 , 而80分往下的就很难买 。
茶叶里没有帕克 , 而且永远不会有帕克这样的人 , 因为在国内即便有帕克这样的品茶专家 , 也被利益集团操纵了 , 没办法 , 老外的好东西一到中国就变味儿!
但你别着急 , 国人的智慧是无穷的 , 没有帕克更好 , 帕克在红酒种最重要的价值就是使得买卖双方信息对称 , 并且用百分制这种简化的标准使买家可以迅速决策 , 降低交易成本 , 说白了买家不需要太懂红酒 , 只需要看到帕克的评分就可以出价 。 国人反其道而行之 , 用信息不对称赚钱 , 反正你消费者也不太懂 , 我为什么不蒙你一下 , 从博弈论的观点看 , 我不蒙你白不蒙你 。 既然你都在我这里尝了 , 都耽误了这么久 , 交易成本一定会转嫁给最终的零售价 , 那就是我卖贵点给你 , 至于贵多少那就看你对茶叶懂多少了 , 你懂得多我就少蒙你点 。 还有就是卖家要看是不是“街坊生意” , 离得太近 , 又经常来 , 那就少蒙点 。 这是卖家对于茶品的利润空间 。 这是针对消费型的茶叶售卖 。
合谋型欺骗
还有一种是合谋型的 , 也是利用了信息不对称 , 合谋型常见于送礼 , 买家与卖家的信息是相当对称的 , 因为买家是送礼者 , 所以他知道茶叶的价钱 , 但却不太知道茶叶的品质 , 而受礼人则是品质与价格认知度最低的 , 受礼人如果是行家的话 , 他还能从对茶的品鉴中了解到茶叶的大概价位是多少 , 如果受礼人不太懂 , 那他只能通过茶叶的包装来判定茶叶的价格 , 从信息透明度来看 , 卖家是最知道真相的 , 其次是买家(送礼人) , 最后是受礼人 。 就这样茶叶的价值成了极为不确定的东西 , 它不像标准化的商品厂家可以最终在商品包装上贴上建议零售价 , 更不像那些已经品牌化了的硬通货 , 软中华到哪里都是一个价钱 。 茶叶的价值里蕴藏了很多秘密 , 茶叶的销售过程也是茶叶价值信息夸大的一个过程 , 在一个茶农手里茶叶或许是以成本定价的 , 而到最终受礼人的手里 , 茶叶变成了一个被不断炒作的商品 , 最后谁消费 , 谁就是那个“最后的傻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