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的采摘和制作( 三 )


(3)炒青叶判断 成熟标准为叶色转暗,叶质柔软,富有黏性;青气消失,茶香显露,手抓茶叶握紧后无水溢出且有黏手感,即为适度 。 出叶时需快速,特别是最后出锅的尾量更需快速,否则易过火变焦、碎末,俗称“拉锅现象” 。 杀青火候需要掌握前、中期旺火高温,后期低火直至出锅 。
5.烘焙
(1)烘焙特点 岩茶烘焙过程十分细致 。 第一道烘焙俗称“抢水焙”,高温快速 。 手工烘焙在毛火后经摊晾拣剔,时间长达5~6小时,俗称“晾索”,使内含物进行充分的非酶性氧化和转化,使滋味趋向浓醇 。 因此,烘焙是岩茶色、香、味特有风格形成的重要环节 。 烘焙时,须分毛火与足火 。 对足干叶再行文火慢焙,俗称“炖火”或“吃火”,以增加岩茶色度与耐泡度,使茶汤更醇厚,香气进一步熟化 。
(2)机械烘干 采用烘干机完成烘焙 。 毛火温度120℃~150℃,历时10~15分钟,下机毛火叶含水率20%~25%,经30~ 60分钟摊晾后足火 。 足火温度100℃~110℃,历时15~17分钟即达足干,毛茶含水率6% 。 水仙等品种梗、叶粗大肥厚,含水量大,烘温可较高;奇种等节间短、叶质薄、含水少的品种,烘温可酌情降低,时间适当缩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