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且话中国茶:千年茶事 寂寞茶魂

在唐代以前 , 茶被称为"茗饮",或者被笼统归为"荼",陆羽则将"荼"减去一划 , 而专门称之为"茶"."三分解渴七分品"--陆羽首介品饮艺术 , 完成了从解渴式的粗放型号饮法向细煎慢品的品饮型饮法的过渡 , 使饮茶成为一种艺术活动 , 一种富于文化意味的事 。 他在《茶经》中提出了系列从煎到饮的理论 , 在"四之器"、"五之煮"和"六之饮"中开列了一系列工具 。 并制定了一整套程疗 , 目的是为了引导饮者在从煎到饮的过程中 , 进入一种澄心静虑、怡情悦性的境界 。
《茶经》以世界上首部茶道的百科全书的面目出现 ,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 它是中国第一部总结唐代及唐代以前有关茶事的来历、技术、工具、品啜之大成的茶业着作 , 使中国的茶业从此有了比较完整的科学根据 , 对茶业生产与发展 , 产生了极大的作用 。 不仅奠定陆羽在中国茶史上的地位 , 更提升了中国人的饮茶层次 。
自从陆羽生人间 , 人间相学事新茶 。 "--宋代梅尧《次韵和叔尝新茶杂言》
陈师道在《茶经序》中写道:夫茶之着书 , 自羽始;其用于世 , 亦自羽始 。 羽诚有功于茶者也 。 上自宫省 , 下迨邑里 , 外及戎夷蛮狄 , 宾祀燕享 , 预陈于前 。 山泽以成市 , 商贾以起家 , 又
有功于人者也 。
寂寞茶魂
陆羽的一生 , 始终有着强烈入世的儒家情怀 , 而在现实当中却找不到理想所在 , 所以在延续陶渊明足迹的同时 , 茶使陆羽找到了毕生的依托 。 陆羽以他毕生的学识 。 融儒、道、佛、三教精神与饮茶活动为一体 , 将精神注入茶中 , 使饮茶活动成为"精行俭德"、陶治性情手段 , 从而开中国茶道之先河 。 为后世茶文化发展提出来供了典范 。 也正是这种细煎慢品的品饮艺术 , 使人们对茶的精神品格的领略从抽象的象征方式直接进入具体可感的饮艺术的境界 。
根据史料记载 , 陆羽出身贫寒 , 属下层人士 , 后来代宗封它为太常寺太祝 , 其也辞而不就 , 其生活与研究来源主要是来自朋友帮助 , 《茶经》的刊印即是友人诗僧皎然的帮助下问世的 , 皎然是当时名僧 , 他这样形象地描述了陆羽:"太湖东西路 , 吴主右山前 。 所思不可见 , 归鸿自翩翩 。 "陆羽不是僧人 , 胜似僧人 , 四处飘泊 , 躬心茶事 , ;才华横溢 , 傲物不勒 , 一生未仕 , 重友情 , 守信义 , 受到许多官员及文人士大夫的尊敬 , 他的政界朋友有戴叔伦、皇甫冉 , 以及后来官至刑部尚书的颜真卿;孑然一人 , 清高淡泊 , 双脚踏遍了中国主要的产茶区 。
可以说陆羽自身的独特经历与毕生所学与理想 , 铸造了茶文化最初的魂魄 , 同时也使得茶经蒙上一层清幽隽永的气质 。
后世也流传出陆羽不仅是茶仙 , 亦是情圣 。
因为多年以后 , 陆羽在江南又遇恩人李公之女李季兰 , 其人因父母双亡而遁入空门 , 却以容貌与才情流芳一时 , 李季兰在《全唐诗》卷805中撰《湖上卧病喜陆鸿渐至》诗一首 , 全诗描述其病中看到陆羽来访 , 既感到自己凋零凄凉 , 又感到旧知没有遗忘她 , 心情十分复杂和激动 。 "欲语泪先垂",但仍然强颜欢笑 , 频频劝陆羽多饮几杯 , 念及当年青梅足马 , 畅谈离别之情:
昔去繁霜月 , 今来苦雾时 。
相逢仍卧病 , 砍语泪先垂 。
强劝陶家酒 , 还吟谢客诗 。
偶然成一醉 , 此外更何之 。
后来因身份悬殊 , 二人终于镜花水月一场 , 李季兰病逝 , 陆羽苦情 , 终身未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