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茶标准化生态茶园建设与栽培关键技术

一、茶园建设与茶树栽培的目标茶树良种是茶产业发展的前提、基础 。 “良种必须良法栽培 , 良种必须良法加工” , 才能充分发挥良种的优质增效作用 。
以“优质、高产、高效”和“生态、安全、低碳”为目标 , 根据良种的性状特征 , 实施标准化生态茶园建设与茶树栽培关键技术 。
【乌龙茶标准化生态茶园建设与栽培关键技术】二、标准化生态茶园建设关键技术茶园选择、规划与建设应有利于保护和改善茶区生态环境 , 维护茶园生态平衡 , 发挥茶树良种的优良种性 , 便于茶园排灌、机械作业等 。
1、标准化生态茶园建设模式20世纪60年代福建提出 , 建立高标准茶园的5条标准 , 即“缓路横沟、等高梯层、深挖下肥、良种壮苗、条栽密植” 。
标准化生态茶园建设的模式是:远离污染源;植树种草绿化 , 丰富生物多样性;建立等高茶园、蓄排设施 , 硬化道路 , 保持水土 , 便利交通;铺草覆盖 , 疏松土壤 , 供足肥水 , 少用化肥农药 , 有机绿色栽培 , 机械化管理 。
形象的说 , 生态茶园“远看茶树看不见 , 近看茶树一大片” 。
2、标准化生态茶园建设关键技术(1)远离污染源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应选择森林覆盖率高 , 远离工业区、矿山、人群密集生活区、交通要道 , 无污染源的山地 。 已有污染源的茶园 , 退茶还林 。
(2)植树种草绿化 , 丰富生物多样性山顶与陡坡不开茶园(坡度大于25?不得开垦) , 留作林地、草地 。 已开垦种茶的 , 应退茶还林还草 。
在山顶、山脚、风口、路旁、茶园四周种树(常绿、直根系的经济树种为佳) , 陡坡荒地、梯壁种草或种植绿肥作物(种植匍匐性、矮秆、豆科绿肥作物为佳) , 防止风蚀、雨蚀与水土流失 , 通风采光 , 调节茶园小气候 , 丰富生物多样性 , 改善茶园生态环境 。
(3)建立等高茶园、蓄排设施 , 硬化道路 , 保持水土 , 便利交通山地茶园构筑等高梯层 , 园面外高内低 , 防止水土流失 。 园内侧挖横沟蓄水 , 园边、路边、茶园边角地建蓄水池 , 建立以蓄为主的排灌系统 。 有条件的茶区铺设喷灌或滴灌设备 , 实施节水灌溉 。
茶园与四周的林地、荒山陡坡、农田交界处 , 务必设置隔离沟 , 挖深沟排水 。
构筑缓坡、环山、硬化道路 , 防止雨水冲刷 , 且便利茶园管理 。 设置主干道坡度5度以内 , 支干道坡度7度以内 , 各梯层设立步道 。
(4)深翻改土 , 重施基肥 , 适时种植 , 合理密植①深翻改土 , 重施基肥:种植前全园深翻50厘米以上 , 挖种植沟深、宽各40厘米 。 pH低于4.0的酸化土壤 , 可采用有机物料和白云石粉等矿物调节pH至4.5~5.5 。
以沤堆发酵过的有机肥和矿物源肥料为基肥 , 每亩施饼肥0.5吨或厩肥2.5吨左右 , 混合拌施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50公斤左右 , 与土壤拌和 , 施肥深度30~40厘米 。
②不同采摘期品种搭配种植: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 , 因地制宜 , 合理搭配种植早生、中生、晚生品种 , 以利调节采制“洪峰期” , 避免因劳力紧缺和厂房设备不足而影响品质与效益 。 种植不同采摘期品种的比例 , 可参考“特早生种2:早生种5:中生种3” , 或者“早生种5:中生种3:晚生种2”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