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茶树病虫防治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新形势下对茶树病虫防治的要求来看, 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若干茶树主要病虫种类尚缺乏新的有效防治技术 尽管茶园中的主要病虫种类已有行之有效的防治技术, 使得病虫种群能基本获得控制, 但由于我国在即将参加WTO的前夕, 许多发达国家都纷纷制订新的茶叶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MRL, 下称)标准, 这就使得多年来使用的部分技术受到限制 。 如目前茶叶生产中最重要的害虫种类--假眼小绿叶蝉长期以来采取以化学防治为主的技术, 长期使用的乐果在许多地区效果日益下降, 国外对其MRL又有逐渐严格化的趋势 。 氰戊菊酯是20世纪80年代起茶园中用以防治假眼小绿叶蝉的重要农药, 从 1999年11月起已由农业部下令禁止在茶叶生产中应用 。 名优茶的推广, 使采摘标准愈来愈嫩, 这样就有更多的嫩梢茎部留在树上, 与过去较老的采摘标准可以采下大量的叶蝉卵的方法比较, 这实际上削弱了假眼小绿叶蝉农业防治的力度 。 黑刺粉虱是90年代以来在许多茶园中上升为优势地位的一种害虫, 长期来推广应用的噻嗪酮(优乐得、扑虱灵), 由于欧盟的新标准中MRL订为0.02mg/kg, 这种对黑刺粉虱防治非常有效的农药只能停止在茶园中使用, 目前尚无一种农药能完全取代它 。 茶黑毒蛾在80年代以前只是局部零星发生, 从总体上来讲为害性不大, 但从90年代末发生面积越来越大, 而且尚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 。
除了茶树害虫外, 茶树芽叶病害的防治, 长明以来采取的是化学防治的方法, 由于常用杀菌剂的MRL标准订得很严, 因此需要尽快提出以减少化学农药用量的茶树芽叶病害的综合防冶措施 。
2.2 茶叶中农药MRL的超标率很高, 影响茶叶出口 我国茶叶中的滴滴涕和六六六两种农药的残留问题曾经是20世纪60-70年代影响茶叶出口的严重问题 。 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 贯彻了安全合理使用农药和病虫综合治理技术昔施, 因此从80年代中期起, 茶叶中的农药残留问题已获根本解决, 我国出口的茶叶和内销茶叶分别有98%以上和95%以上符合国际和国内的允许标准 。 但在我国即将参加WTO的前夕, 一些发达国家, 尤其是欧盟各国, 都相继扩大了茶叶中农药MRL的检验范围, 从过去只检验6种农药扩大至近100种农药, 同时大幅度降低MRL值 。 例如氰戊菊酯在茶叶中的 MRL在2000年7月1日以前欧盟实施的是10 mg/kg, 而2000年7月1日以后改为0.1 mg/ kg, 许多农药实施的是0.02mg/kg的最低检出量标准 。 因而在2000年造成了茶叶中农药残留超标率较高的现象 。 必须说明的是, 这个超标是按欧盟的新标准计算而得出的超标率, 如果按我国颁布的标准来计算, 则绝大部分茶叶仍然符合标准 。 从检测结果来看, 超标率最高的是氰戊菊酯、甲氰菊酯和优乐得等3种农药 。 这种超标现象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 正在明显改善中 。
【当前茶树病虫防治存在的问题】2.3 缺乏适于无公害生产使用的技术和农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们对食品的安全性有更高的要求 。 无公害茶叶的生产在新世纪中已作为政府行为, 将在短短的几年后作为市场准入标准 。 目前无公害茶叶生产在全国各产茶省成为一个热点 。 但是, 无公害茶叶生产中许多技术问题尚未解决, 亟待解决如何在病虫防治中少用农药或不用农药 。 可以预期, 将更多地启用生物防治手段, 采用生物农药和植物性农药 。 但迄今为止, 这些技术和产品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远远不能满足无公害茶叶生产的需要, 至今还无一种可以主要用于茶树病虫防治的生物农药制剂被登记通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