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茶树栽培技术

【十 茶树栽培技术】    (三)新茶园的建设

    茶园建设是发展茶叶生产的基础工作, 百年大计, 必须十分注意质量 。

    茶园建设对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好的高产优质茶园, 其效益一亩能超过十亩普通茶园 。 因此, 新茶园建设应始终围绕茶叶优质高产和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个中心问题进行, 其内容包括园地选择和规划;茶园的开辟和种植, 要做到农林牧相结合, 山水路合理布局;同时也要考虑便于实现灌溉和机械化的要求 。 实施时, 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 有所侧重 。

    1、园地的规划与设计

    茶树原产于亚热带温暖湿润的森林覆盖地区, 在其长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 逐渐形成了喜欢温暖的气候和酸性土壤的特征, 因此应尽可能考滤在生态适宜区内发展茶园, 并正确进行场地的规划与设计, 既要考虑茶树对自然环境条件的基本要求, 又要研究农业生产的整体布局 。 在规划中需按照实际情况, 对区块的划分、道路网、排灌系统、行道树、防风林等的设置进行全面考滤 。 详细调查种茶地段每个山头的土壤、地势、地形、水源和林木分布情况, 绘制草图制订好综合治理规划 。 力求把茶、林、渠、道有机地结合起来, 做到既与整个农田基本建设规划相联系, 又能适应机械化, 便于茶园管理, 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

    茶园规划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土地规划、道路网、排蓄水系统、防护林的设置等 。

    (1)土地区块规划

    新垦茶园的荒山地形一般比较复杂, 在准备开辟茶园的地段范围内, 往往山势高矮、坡度大小、土壤条件和小气候等都有差异 。 因此必须做好规划, 因地制宜地合理利用土地, 凡是坡度在30度以内, 土层深厚, 土壤酸性, 比较集中成片的地方, 要划为茶区, 把宜茶土地尽量建成茶园;坡度过陡和山顶、山脊宜划为林, 牧区;居住点和畜圈附近比较平坦的地块, 可种植蔬菜、饲料等作物;沟边、路旁和房屋前后要多种树木 。

    茶区面积较大的, 为了便于生产管理, 应根据地形、地势的具体情况, 分区划分, 合理布置茶行和茶树品种, 注意经济用地, 修建房屋、道路和排蓄水系统, 尽可能少占好地 。

    (2)道路网建设

    为使茶园管理和运输方便, 应根据需要设置不同规格的道路 。 茶园的道路分为干道、支道和步道, 互相连接组成道路网 。 干道是连接各生产区、制茶厂和场(园)外公路的主道, 要求能运行汽车和拖拉机 。 一般路宽8-9米, 纵向坡度小于6度, 转变处的曲率半径不小于15米, 能供两辆卡车对开行驶 。 支道也是茶园划分区片的分办线, 其宽度以通行手扶拖位机和人力车为准, 一般宽4-5米 。 步道是茶园地块和人力车为准, 一般宽4-5米 。 步道是茶园地块和梯层间的人行道, 宽2-3米 。 实行机耕的茶园要留出地头道, 以供耕作机械掉头之用 。

    地势起伏不大的, 最好沿分水岭修筑干道, 山势较陡的宜在山腰扁下部修建干道, 路面中间宜略高, 两旁要有排水沟, 并修好涵洞, 以免雨水冲毁路面 。 坡度较大处的支道、步道修成“S”字形缓路迂回而上, 以减少水土冲刷并便于行走 。 坡度在10度以下的缓坡步道不必修“S”字形而可开成直道 。 总之, 茶园道路的设置, 要便于园地的管理和运输畅通, 尽量缩短路程、减少弯路 。 为了少占用地地, 应尽可能做到路、沟相结合, 以排水沟的堤作道路 。 据各地的经验, 道路以控制在占场地总面积的5%左右较为适宜 。 茶园开垦之前就要划支道、步道的位置, 然后边开垦, 边筑路 。 如果修好梯地之后再筑路, 就容易打乱茶行, 毁坏梯地, 造成损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