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 茶 礼 俗

【饮 茶 礼 俗】我国人民饮茶的历史悠久, 各地饮茶的风俗各有异趣 。 湖南宁乡 湖南省宁乡县盛产茶叶, 城乡人民素来讲究饮茶, 此地的“擂茶”别具风味, 令饮之人感到茶味无穷, 兴趣盎然 。 其做法是将芝麻、黄豆、绿豆、花生等炒熟, 加细茶适量, 置于擂钵中擂磨研细, 加水以猛火煮成糊汤状即成 。 喝茶时, 请客人于灶塘边矮凳上就坐, 主人执一小竹勺, 在茶碗内冲上开水, 端给客人饮用 。 然后, 主人站于客后, 陪客人说话, 添茶以杯满而不溢为敬 。 四川城乡 四川城乡人民爱在茶亭茶肆饮茶 。 那里的茶亭茶肆多建在依山临水的交通弯道, 空气清新, 风景宜人 。 茶亭里还贴着别有风味的对联:“四大皆空, 坐片刻无分你我;两头是路, 喝一盏各自东西 。 ”他们对茶叶并不十分讲究, 但茶亭里的设备却还雅致, 小巧玲珑的竹榻椅还可以任茶客自己搬动摆设, 边饮边怡然自得地欣赏风景 。 清茶一杯, 大摆“龙门阵”, 十分畅快 。 江西安福 在江西安福县农村, 妇女们历来沿袭着一种饮春茶的习惯 。 元宵节过后不久, 村里的妇女们(没结婚的姑娘不能参加)吃过早饭就自带茶碗上门, 一天喝一家, 从村头喝到村尾收场 。 轮到请茶的东道主, 清早就要起来烧好几锅开水, 在茶客们带来的茶碗里放上茶叶、兰条、盐姜、韧皮豆之类的“点茶”和一根约三四寸长的篾棒 。 喝茶时边喝边用篾棒在茶碗里搅动, 以调其味 。 如果茶客们喝到用篾棒将茶碗里的“点茶”全部扒出来嚼光, 那就表示她喝够了, 不要再添水了 。 广东潮州 广东省潮州、汕头一带饮茶, 则有所谓“山泉、缸锅、热瓯、响炭、烧盅、红缸”之说 。 沙锅中的水烧开以后, 要从一尺高处倒进茶壶, 叫作“高冲”, 茶壶里泡出汤色后, 便贴着小茶杯筛出来, 叫作“低斟”, 筛茶时要巡着所有的茶杯来回倾注, 不能此满彼浅, 要反复筛平, 这叫作“关公巡城” 。 当茶壶里的茶汤筛完了, 也还要巡着杯均匀地滴上几滴, 这又叫作“韩信点兵” 。 广东湛江 广东湛江饮茶, 只兴早茶, 午茶、晚茶没有 。 早茶也真早, 才打响五点, 茶楼已灯火辉煌, 济济一堂 。 厅堂陈设堂皇 。 每客一杯, 每桌一壶, 壶的大小视同桌人数多少而定 。 提壶斟茶者, 须将同桌客人的茶杯斟齐, 不管彼此相识否, 而受斟者就用手指在杯旁微叩桌面, 以示谢意 。 这种约定俗成的规矩, 倒是一种颇为文明礼貌的风尚 。 此处喝茶, 多半的茶客之意不在茶, 而在于点心, 故这也成了人们上班之前用早餐的处所 。 点心的确多, 什么丸子烧麦、排骨烧麦、粉卷、大包、糯米鸡之类, 均由服务员捧出蒸笼, 供客人选取, 吃后按碟计款付帐 。 在早茶中也有喝酒的, 在许多桌子上, 可见到有人摆上一瓶, 或仅擎一杯, 面对着一盘白切鸡或一小碟排骨陶然一番, 这在其它省是罕见的 。 安徽泾县 琴鱼茶是安徽省泾县琴溪桥一带的特产 。 琴鱼为长不过寸许的小型鱼类, 栖息在山涧溪流之中, 每年到了清明节后, 当地群众就下水捕捞, 通过晒、熏、烤精制而成, 客人来了必以琴鱼泡茶待客为敬 。 琴鱼茶味醇和, 浓香四溢 。 琴鱼在茶杯里嘴微张、眼圆睁、鳍窄尾曲, 犹如活鱼在水中戏耍, 一边饮用, 一边欣赏, 真是茶中之奇 。 福建厦门 福建厦门有喝“功夫茶”的传统 。 喝“功夫茶”的茶客围小圆桌而坐 。 每个茶客一只托盘, 一把紫砂壶和一只田螺大的茶盏 。 每把茶壶里要放上半两茶叶冲上开水 。 第一壶水是不喝的, 泡一会儿就筛掉, 叫“带路水”;冲上第二壶水后, 要使茶水变成墨黑泛赭的浓汤, 才能筛出来喝的 。 何以谓喝“功夫茶”呢?一是不能心急, 要慢慢泡、慢慢饮;二是茶叶放得多, 茶水又浓又苦又涩, 就像喝中药一样, 功夫差的人是喝不得的 。 滇西南部 “竹筒茶”是滇西南部拉祜族的饮料, 拉祜语叫“瓦结那” 。 当你进入拉祜族的竹楼时, 好客的主人忙从盛物架上取下一根圆柱子, 弄下一小块给你泡茶 。 这种茶水色澄清, 既有茶香, 又有竹香, 别具风味 。 制作这种茶的方法是将嫩茶炒揉好后, 砍来新嫩毛竹, 取其一节, 将荷叶塞入竹筒内严严压实, 渗去水, 封好口, 放在火塘边慢慢烤干, 劈去竹筒即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