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艺美学的四个境界( 三 )


很多时候 , 明明参与茶事的是我们平日很尊敬的人 , 而做为同样参与茶事的我们本人却不在“这里” 。 也许已经神游至昨天看过的一本好书里去 , 也许陷入刚刚了结的一场吵架中去 , 更直接的 , 只要茶会中有一位我们平日不太喜欢的人 , 这场茶事在我们眼中已经完了 。 生为凡人 , 我们无时无刻不被情绪所左右 , 被观念所左右 。 当我们瀹茶时 , 拿起时可知道是拿起?放下时可曾真的放下?觉知这一切 , 觉知茶事中的每一个动作 , 觉知每一个当下 , 从茶事之美印证到本心之美 , 这方不辜负那一泡自然自由之茶 。
茶艺之美的第三阶段 , 正是随处作主的自由之美 。
人性之美
茶中之美固然是多样的、数不尽的 , 但茶艺之美的共性却是同一的 , 那即是神秘、默然的东方之美 。 茶是美的 , 然而同一泡茶 , 每一泡的美都是不同的 , 不同的人冲泡出来 , 又有不同的美 。 这无法像麦当劳、肯德基那样标准化、计量化 , 没法短时间内让人迅速弄懂 , 马上接受 , 没法CIS后推广至全球 , 保证同一个烧杯泡出的茶完美无差的拥有同样的温度、口感、香气……然而 , 茶之美不也在此吗?茶不是快餐文化 , 功夫在茶外 , 如若没有如是经历 , 如是学习 , 很难探寻到茶之真美 。
茶之真美 , 来自于接受 。 无论生命是怎样的 , “我”都接受 。 从中国文化的根上来说 , 接受是一种认同 , 是打破后的再造 。 检视中国文化 , 无论是易学还是禅宗 , 无论是道家还是儒家 , 都主张打破二元对立 , 打破主观与客观的对立 , 打破能所 , 使之“不二” , 使之归于“中道” 。 “我”的个子比别人矮 , 我接受;“我”长的不好看 , 我接受;“我”比别人优秀 , 别人嫉妒我 , 我接受;我嫉妒别人 , 我接受;“我”泡的茶不如你泡的好喝 , 我接受;“我”泡的茶比你的好喝 , 我也接受……如果我们总是接受 , 久而久之 , 就没有什么“不接受” , 也就不会再产生更多的比较 。 我们之所以挑剔 , 之所以不安 , 乃是源自对自己的不接受、不满 , 只有接受自己了 , 喜爱自己 , 才能真正尊重自己 , 尊重生命 。 而从茶事中训练自己坦然的接受这一切 , 紧张感松了 , 定力培养出来了 , 人性本来之美焕发出来了 , 自然能够欣赏到茶之美 , 以及万物之美 。
茶艺的第四个境界 , 其实也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 追求的不是一次完美 , 一次永恒 , 而是生命的终级 。 是松 , 是定 , 是静 , 是道 , 是禅 , 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 是绚烂之后归于平淡 , 是平等的人与平等的茶 , 平等的交流 , 是这平等的交流之间 , 生命与生命之间所达到的一种均齐——无语之均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