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隋唐五代茶文化

茶文化的发展
唐代茶文化的发展与茶饮的进一步普及和贡茶的发达密切相关 , 由于民间和宫廷的共同参与 , 掀起了一个高峰 。
⑴茶饮的广泛盛行陆羽《茶经》中说:“茶之为饮 , 发乎神农氏 , 闻于鲁周公……盛于国朝 , 两都并荆渝间 , 以为比屋之饮” 。 “比屋之饮” , 也就是家家户户都饮茶的意思 , 可以照见唐代国都长安等地饮茶的普遍程度 。 除了“两都并荆渝”之间以外 , 饮茶之风也是同样盛行 , 这种情况以《封氏闻见录》中记载的最为典型 , “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剪茶卖之 , 不问道俗 , 投钱取饮” 。 可见 , 自京都至北方沿线的许多地区 , “煎茶卖之”和“投钱取饮”的热闹贸易场面 , 清楚地表明 , 茶饮已经深入民间 , 成为生活之必需 。
与民间茶亭、茶棚相对的则是豪华精美的宫廷茶饮 。 当时的吴兴刺史在张文规《湖州贡焙新茶》诗中 , 形象地描述了清明节前贡茶到达内宫的郑重场面:“凤辇寻春半醉归 , 仙娥进水御帘开 。 牡丹花笑金钿动 , 传奏湖州紫笋来” 。 宫廷用茶 , 讲求一个“精”字 , 不论是茶叶还是茶具 , 都是第一流的 。 就连煮茶用水 , 也要到千里之外的惠山泉去取来 。 这样一来 , 无形中提高了茶叶和茶饮的身份和地位 , 茶叶文化的通俗和高雅 , 在唐代均具备十分丰富的内涵 。
在大众茶饮和宫廷茶饮之外 , 还有一个僧侣茶饮圈 。 这些人中有不少是陆羽的师友 , 如智积和尚 , 怀海和尚 , 灵一和尚 , 及皎然、齐己等 。 智积是陆羽的茶艺老师 , 由于陆羽的烹茶技术提高很快 , 烹出的茶汤滋味有自己的特色 , 智积和尚后来到了非陆羽烹煮之茶不喝的地步 。 这也说明了陆羽从智积和尚的高超烹茶艺术中得到了精华 , 并有了新的发展 。
茶与佛教的缘份很深 , 到了唐代这种缘份联系得更加紧密了 。 《百丈清规》中的“三奠茶” , 佛家机锋语的“吃茶去”,及“吃茶是和尚家风”都是在唐代出现的 。 此外 , 近年来陕西法门寺出土的唐僖宗时期的金银茶具 , 也反映出唐代佛的茶饮之间的特殊关系 。
⑵文人介入 , 诗文吟颂在唐代茶文化的发展中 , 文人的热情参与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 典型的是诗歌中的茶诗创作 。
唐代诗歌 , 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光辉篇章 。 在唐诗中 , 有关茶叶的作品很多 。 比较着名的有李白的《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白居易的《琴茶》 , 齐已的《谢湖茶》、皎然的《访陆处士羽》、皇甫曾的《送陆鸿渐山人采茶》、皇甫冉的《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 钱起的《与赵莒茶宴》、 袁高的《茶山诗》、杜牧的《题茶山》以及皮日休和陆龟蒙的《茶中杂咏》十首唱和诗等 。
这些茶诗的形式有古诗、律诗、绝句等 , 内容包括了名茶、茶人、煎茶、饮茶、茶具、采茶、制茶等各个方面 。
唐代文人们以茶会友 , 以茶传道 , 以茶兴艺 。 使茶饮在文人生活中的地位大大提高 , 使茶饮的文化内涵更加深厚 。 同时 , 这些文化艺术作品也成了研究中国茶叶历史的宝贵资料 。 ⑵文人介入 , 诗文吟颂在唐代茶文化的发展中 , 文人的热情参与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 典型的是诗歌中的茶诗创作 。
唐代诗歌 , 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光辉篇章 。 在唐诗中 , 有关茶叶的作品很多 。 比较着名的有李白的《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白居易的《琴茶》 , 齐已的《谢湖茶》、皎然的《访陆处士羽》、皇甫曾的《送陆鸿渐山人采茶》、皇甫冉的《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 钱起的《与赵莒茶宴》、 袁高的《茶山诗》、杜牧的《题茶山》以及皮日休和陆龟蒙的《茶中杂咏》十首唱和诗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