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叶发展史

茶作为饮料是中国人的一项重大发现 。 原始社会人类在采集和渔猎时 , 在品尝百草滋味的过程中发现了它 。 按照这一说法 , 茶的利用最早是从咀嚼鲜叶开始的 。 东汉(25~220)时期的《神农本草》中就记述了“神农尝百草 , 日遇七十二毒 , 得荼(茶为茶的古体字--笔者注)以解之”的传说 。 由此可以推断 , 原始农业开始也就是茶利用的开始 , 迄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 。 不过 , 茶正式有文字记载 , 却是公元前200年 。 秦汉年间的字书《尔雅》 , 称茶为“槚” 。 而到汉代 , 在司马相如(前179~前117)的“凡将篇”中 , 称茶为“荈” 。 在文字记载中 , 茶的别名还有荼、蔎、茗……等很多种 。 公元350年左右晋常璩所着的《华阳国志·巴志》记述:“周武王伐纣 , 实得巴蜀之师……漆、荼、蜜……皆纳贡之 。 ”周武王伐纣 , 是在公元前1066年 , 这就是说早在3000多年前 , 在巴蜀(今四川)一带已用当地所产茶叶作为贡品了 。 而在《华阳国志·蜀志》中还提到:“安南(今四川乐山)、武阳(今四川彭山县) , 皆出名荼” 。 用文字记录人类活动 , 往往是后于事实本身很长时期 , 因此可以推论 , 早在3000多年前 , 我国云贵高原的川、滇、黔相邻地带已有茶的栽培和加工 ,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采制和饮用茶叶的国家 。
唐·陆羽(733~804)着述了《茶经》 , 这是世界上第一部茶书 。 它总结了唐以前茶叶生产和饮用的经验 。 《茶经·八之出》中论述了全国茶叶产地为山南、淮南、浙西、剑南、浙东、黔中、江南、岭南等8道43州 , 相当于现今的13个省 , 即现在的四川、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广西、广东、贵州、陕西、河南等都已有茶的栽培 。 《茶经·三之造》讲述茶的制造过程是:“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 , 茶之干矣!”这就是说 , 当时是一种蒸青制法的团饼茶 。 当然除蒸青饼茶外 , 也有一些地方(如郎州 , 今湖南常德)出现了炒青绿茶制法(见刘禹锡“西山芷若试茶歌”) , 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名茶 。 据唐《国史补》所载:“剑南有蒙顶石花、小方、散芽 , 列为第一 。 此外湖州有顾渚紫笋 , ……睦州有鸠坑 , 洪州有西山白露 , 寿州有霍山黄芽等 。 ”
在此期间 , 中国的茶种也正式向外传播 。 唐德宗贞元21年(公元805年) , 日本僧人最澄来我国浙江学佛 , 回国时带回茶种 , 植于日本贺滋县(今池上茶园) , 这也是日本种茶之开始 。
宋代(960~1279)茶叶在民间广泛流行 , 已成为人民生活的必需品 。 正如王安石的《临川集卷七十议茶法》所载:“夫茶之为民用 , 等于米盐 , 不可一日以无 。 ”当时的产茶区域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和淮南一带 。 其中以四川产茶最多;其次是江南路、淮南路、荆湖路、两浙路;而福建路产茶最少 , 但品质特好 。 到南宋时 , 产茶已有66个州(宋史“食货志”) 。 宋代的茶叶主要分为片、散2种 。 片茶就是饼茶和团茶;但也有散茶 , 不过数量较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