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料记载,茶,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兴于唐而盛于宋 。
茶最初为药用,继而食用,据(晏于春秋)所记:“晏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食,炙三戈五卵茗菜耳 。 ”至西汉,茶始作饮料,开始为宫廷贵族土大夫专有享用品 。 《吴志·韦嚯传》曾记载吴王孙皓喜饮酒.对韦曜“密赐茶苒以代酒 。 ”《广陵膏老传》载:“晋元帝时,有老姥每旦独提一器茗. 往市鬻之 。 ”这时,茶已成为昔通饮料了 。
到了唐朝,茶不仅不再是宫廷贵族士大夫阶层专有享受晶,成为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必 需品 。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酤茶 。 ”“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 。 ”(王安石 《议茶法》)而是达到了“滂时侵俗……以为比屋之饮”(陆羽《茶经》)之势 。 在唐进士封演的(封 氏闻见记)中也反映了唐代的饮茶盛况:“按此古人亦钦茶耳,但不如今人溺之甚,穷日尽夜.殆成风俗,始自中地,流于塞外 。 ”
唐朝不仅饮茶之风至盛,而且于此时,世界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问世,“茶”字也因唐玄宗御批面被定夺,从此“茶”字在唐代之前的种种别称如荼、茗、萍、诧等归为一统 。 至此,不由人不引起深思,为什么茶自神农被发现历经数千年,至唐代始“风俗贵茶”?这一现象的历史原因意义何在?
一、唐代茶风的社会条件和背景
自神农氏发现茶为有用之物始,至唐历经数千年,因社会长期处于动乱之中,用茶的演变进程缓慢曲折 。 唐朝始,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安定,整个社会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这一宏观背景和发展趋势,有力地推动了社会各业包括茶业的发展:野生茶树普遍实行人工栽培种植;全国产茶区域据《茶经》记载已达8个区,包括42个州和一个郡;至德宗建中元年 (公元780年),全国产茶量已达100万老担(约10万吨);茶税收入40万贯,茶叶产值突破400万贯;制茶技术有了新的突破,发明了蒸青制法,提高了茶叶品质,使茶不仅具食用、药用等功能,且大大增强了茶的品仪价值;饮茶方式首次程序化、规范化;茶艺、茶道及茶文化基本形成, 等等 。 作为唐代经济基础之一的茶业的兴盛,又为饮茶的普及和饮茶风尚的形成奠定丁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
唐朝的统一强盛,令中国人重新树立起对自身的信仰、认定生命的价值、追求更加美好和谐的生活 。 在这样的特定时代背景中,茶以其涤烦除腻、健体轻身、祛病延年、修身养性等功效吻合时代的需求,而使饮茶之习蔚然成风 。
唐朝的统一、交通的发达、开明的经济政策,促使商人积极贩茶买茶,为饮茶的传播和普及 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市场条件,而促成“举国之饮”、“比屋皆饮”的饮茶之势 。 《封氏闻见记》中记有:“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辅,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南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 。 ”卖茶获利可观,令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粱买茶去 。 (白居易《琵琶行》)唐杨化在《膳夫经手录》中记录了自梁、末、幽、并间,人皆尚之.赋税所入, 商贾所膏,数千里不绝于道路”的商茶情况 。 茶借助贯通发达的交通,大量涌入北方,使饮茶在占当时全国三分之二的北方传播开来 。
二、皇家的重视倡导
据《神农本草》所记传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 ”可见茶最初被当作一种具有解毒疗疾奇特功效,并带有神秘色彩的珍贵之物 。 因而为历代帝王所钟爱和享用 。 东晋常醵的《华阳国志·巴志》中谈到“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桑、蚕、麻……茶……皆纳贯之 。 “这表明3000多年前,茶叶已作贡品了 。 周时王室,就有专门的官吏——“掌荼”,专”豪荼”以供宫廷祭礼作贡品之用 。 在湖南长沙马王堆发掘西汉1号墓(公元前160年)和3号墓 (公元前165年)时,均发现随葬物中有茶箱及敬茶仕女帛画,该茶箱和帛画描绘了距今约 2100多年前汉室皇族烹煮钦茶的情景 。 《赵飞燕别传》中有“适吾梦中见帝(西汉成帝),帝自云中赐吾坐,帝命进茶”的记载 。 可见在西汉宫中,茶仍是极珍贵的,即使后妃也不能经常饮用,饮茶一直是一种权费的象征 。 至唐时,饮茶固适应宫廷统治需要而得到重视和大力提倡 。
推荐阅读
- 滑膜炎的成因有哪些
- 茶之历史
- 再探茶之起源
- 名茶 安溪,是中国乌龙茶之乡
- 非茶之茶 带给我们别样风情
- 茶之纪原
- 茶之起源
- 西湖龙井茶之西湖的名称由来
- 天池茗毫的采制工艺
- 云南三大名茶之滇红工夫,普洱茶,七子饼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