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茶树的栽培区域与生产特点( 三 )


    3、江南茶区
    这是我国茶叶的主产地区 , 也是我国亚热带的主体地带 。 本区北起长江南岸 , 南到南岭以北 , 东邻东海 , 西与贵州高原为界 。 包括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湖北南部和西部、浙江、江西、湖南全境及福建北部 。
    本区的气候特点是冬季温暖 , 夏季炎热 , 雨量充沛 , 无霜期及生长期都较长 , 对于喜温湿的茶树植物尤为适宜 。
    全区年平均温度都在16℃以上 , 南部最高可达20℃;最热月气温28-30℃ , 最冷月气温2-6℃ , 南部可达10℃;主要茶区的气温日较差小 , 年较差大 。 极端最高气温以本区为最高 , 一般都在40℃以上 , 甚至有高达44℃以上的 。 最冷候气温一般在4℃以上 , 但由于地势平坦 , 冬季寒潮南下的常波及本区 , 因此极端最低气温有达-12℃甚至更低的 , 这是造成本区气温年较差大的主要原因 。 >10℃的积温5000-6000℃ , 初霜日期在十一月下旬至十二月中旬 , 终霜日期在三月上旬至一月下旬 , 无霜期长达九至十一个月 。 全年降水量1200-2000毫米 , 以春季降水稍多 , 春末夏初多梅雨 , 夏季多暴雨降水集中在三至七月份 , 入秋后有时有秋旱 。 本区同盱降水量较多 , 空气比较湿润 , 干燥度不中0.75 , 相对湿度普遍在80%以上 。
    全年日照时数1800-1900小时 , 秋季日照最多 , 春季最少 。
    本区的生物气候特征是温热湿润 , 常绿阔叶林占优势 , 植物种类甚多 , 以各种槠栲、石栎为主 , 木荷、樟、楠、山茶、木兰、杉、竹等也很多 , 地带性土壤为红壤和黄壤 。 红壤在自然植被下通常有厚约20-30厘米的腐殖质层 , 全剖面呈酸性 , PH5.0-5.5;红壤矿质部分的养分较砖红壤为好 , 其粘粒部分具有较高的吸收代换性能 。 黄壤主要受大气和土壤湿度的影响 , 和红壤比较 , 腐殖质含量较高 , 而粘粒部分的硅铝率则和红壤相近或稍高 。 山地土壤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外 , 还有发育于针叶林下的山地灰棕壤 , 全剖面呈强酸性 , 腐殖质层下有淡灰棕色的灰化层 , 最下为黄棕色淀积层 。
    本区由于气候土壤条件宜于茶树生长发育 , 最早在隋唐以前就已成为我国重要的产茶地区 , 不仅历史悠久 , 而且茶园分布广 , 面积大 , 总产既多 , 单产也高 , 目前我国的重点产茶县、市 , 特别是年产干茶五万担以上的茶叶生产基地县、市 , 大都分布在本区范围以内 。 本区栽培的茶树品种 , 有灌木型的大、中、小叶种 , 也有小乔木型和乔木型的大叶种 , 在本区的南部地区 , 还发现了不少处于野生状态的乔木型大茶树 。 本区茶树品种既多 , 其生产与适制性能也各有千秋 , 全区大面积平均亩产干茶300斤以上的国营和社、队茶场 , 各地都有;小面积平均亩产干茶1000斤以上的也有好几个;已有不少县、市平均亩产达到干茶100斤以上 , 有的达到200斤以上 。 所产茶类 , 不仅种类多 , 品种花色齐全 , 而且名茶辈出 , 不胜枚举 。 所有外销、内销与边销茶类 , 本区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
    由于茶叶在本区农业生产中的比重大 , 经济价值高 , 本区内又多丘陵山地 , 到处都可种植茶树 。 全国茶叶的科研与教育单位 , 也以本区最为集中 , 因此群众中的茶树选种与栽培技术也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 为茶叶的高产优质创造了条件 。
    4、岭南地区
    这是我国最南一个茶区 , 包括福建省的南半部 , 广东、广西和台湾三省区的全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