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文化 沏茶“八分满”才为敬( 二 )


喝茶是一件风雅之事,无论你喝的是廉价的“高沫”还是上好的龙井,讲究都多了去了 。 陆羽在《茶经》里说:“茶,南方之嘉木也 。 ”是说茶是有灵性的,吸收了生长地的水与土,依着茶树自己的性子成长,在锅里经由金火锻炼,变成一片片茶叶 。 那么,茶要能饮用,得有水来相扶持 。 古代嗜茶的文人,十分重视烹茶时所使用的水,陆羽说:山水最好,其次是江水,再其次是井水 。 唐代诗人的名句如:“茶待远山泉”、“融雪煮香茗”、“文火香偏胜、寒泉味转佳”、“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等等,都写出水对于茶的重要 。 没有适当的泉水,茶叶的味道就不能充分释放,好茶再好,也无法孤芳自藏 。 得了好的泉水,还得有适当的方法才能泡成茶汤,才能饮用 。
 

茶道文化 沏茶“八分满”才为敬

文章插图
 
唐代苏廙撰写的《十六汤品》,说明了将沸水煮成茶汤时的一些秘要 。 例如:微沸之水谓之“婴儿汤”、十沸之水谓之“白发汤”、注水时不通顺谓之“断脉汤”、注水过猛过多谓之“大状汤”、以污秽之木烧煮之水冲茶谓之“小人汤”、竹条败叶燃虚薄之火谓之“贼汤”,以上都不是好的茶汤 。 只有汤水纯一无偏,到达如老子所言:“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的境界时,才能泡出好的茶汤 。 这做茶也和做人一样,能得泉水之助,方为佳茗;能得善火,以成良汤 。 如果茶叶自以为蕴含五行之胜,不能与水火为友,则佳茗难成 。
【茶道文化 沏茶“八分满”才为敬】今天的茶馆里,泉水自然是无处可求了,电炉也代替了嘉木,所以今天的茶馆再也煮不出当年的好茶了,在今天的茶馆里喝茶就变得更加形式主义 。 不过,现在的人们去茶馆喝茶还是要比当初的人们单纯多了,春天也的确是个喝茶的好季节,不妨挑个茶馆就去喝茶 。
茶如道:独自品茗 心静如水
酒奔放、浓烈、刺激,是宣泄物,也是麻醉品 。 而茶,平中见滋味,淡里有幽香,苦中有甜,涩里有醇 。 之于口感,是回味绵长;之于感受,是恬淡宁静,之于心情,是悠然自得;之于韵律,如同爵士的音符,低沉婉转,凝重深厚 。
绿茶淡雅,红茶深沉,茉莉香,乌龙醇,龙井如西湖引人神往遐思,普洱使人倍感亲切,铁观音茶如其名,似乎也染上了一丝历史沧桑 。 好茶未必需好水,要的是好心情、好品味、好境界 。 最好还要有一份洒脱,“飘萧我是孤飞雁,不与红尘结怨” 。
 
茶道文化 沏茶“八分满”才为敬

文章插图
 
茶道者,饮茶之道也 。 其炊茶用具、煮茶方法、茶室布置、礼节礼貌、交谈话题等一系列高雅考究的道道,都有极为严格的规定,一招一数、一板一眼都马虎不得,其刻板程度比起孔孟之道来恐怕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 茶道乃日本民族特有的一种饮茶艺术,讲究“四规七则”,以体现“和、敬、清、寂”的精神 。 据说,它已成为日本促进家庭和睦、人人相亲,以及教育子女讲究礼仪、尊敬师长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和手段 。 对于茶道,周作人曾做过这样的解释:“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的现世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是日本之‘象征的文化’里的一种代表艺术 。 ”
中国最终没有发展出像日本那样精致的“茶道”,但有“茶艺” 。 道可道,非常道 。 而“艺”是大众文化,既可意会,又能言传,不需技巧、不溯渊源,不分高低,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随心所欲,这或许也是一种禅意 。 可以在喧哗中七嘴八舌,喋喋不休;可以几人对坐,高谈阔论,古今付之于笑谈;可以两人相对,或轻言细语,或不致一词而心有灵犀;更可以一杯在手,独自品茗,茶洗尘埃,不觉心静如水,物我两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