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叶底的秘密( 二 )


七、野生茶
 

普洱茶叶底的秘密

文章插图
 
野生茶不是指原始未驯化的近缘野茶 , 而是指因为路途偏远 , 乏人管理 , 无法像大树茶一样定期采收的茶树 。 这样区别是市场上确实有别于易武大树和班章大树等定期采收的产品 。 除了大树茶的特征之外 , 野生茶主副叶脉高冗明显 , 看似洗衣板 。 叶颜色更加墨绿 。 叶面更加的油亮﹝【高山茶叶子为什么更油亮】减少因为日光照射引起的水气蒸发 , 反之 , 叶的背面就不需要油光 。 还有如果雾气重的茶区 , 例如南糯山也不需要防止水气蒸发的油光叶面 。 ﹞ 。 叶梗更加粗壮 , 叶缘齿更稀疏 , 或只有叶尖有或完全没有 。 有可能因为树形非常高大 。 较粗的叶与梗需要迎风生长 。 叶缘无齿有可能是因为海拔更高 , 树形高大 , 人迹罕至 。 不必再防动物刮蹭 , 昆虫咬食等情况 。
八、拼配料
如果同一饼茶 , 出现不应该同时出现的特征时 , 就有可能是不同来源的茶叶拼配 , 出现二种不同的叶缘齿、叶脉可能是两种不同生长地 。 例如大树茶配台地茶 。 出现二种不同的梗面、梗长可能是春料配夏秋料 。
九、叶形
如果依照叶形来判断出自那一个山区是否可能?虽然说易武茶、布朗茶及临沧茶叶形各有区别 , 但是因为我们采茶时是在叶子尚未长成前就采下 , 从幼叶到成叶 , 有的是先长成小圆叶 , 再慢慢变尖;有的则是先变尖 , 再慢慢变宽 。 如此一来 。 判断的误差就会很大 。 所以如果同一饼茶叶底出现有叶尖稍圆与稍尖之别 , 不能认为是不同来源 。
十、黄片
野生茶茶饼可能更容易见到出现几片黄片 , 正式名称是鱼叶 , 也称奶叶 。 气候转温暖茶树春芽冒出之后会有一片暂时辅育幼芽的叶片 , 称为鱼叶 。 在鱼叶之后才会再长出真正的初叶、二叶 。 初叶开始能够光合作用 , 鱼叶立即开始变黄 , 而且容易脱落 。 如果采收时 , 鱼叶还没有变黄 , 就会一起进入制茶压茶过程 。 出现鱼叶是头春料的特征之一 , 但是若是当年气候乾旱严重 , 鱼叶出现也会多一些 。
十一、叶脉
一般来说台地茶的主侧叶脉对数少 , 大树茶的主侧叶脉对数多 。 所以数叶脉对数是有效的辨识方式 。 尤其大树茶叶脉明显 , 又都以全叶形压饼 。
举例说:
台地茶的优良种勐海大叶种是10~12对左右!
台地茶的主力茶树种云抗10及云抗14则是6~9对的居多 。
再看大树茶易武的落水洞主侧脉10对 。
勐宋的曼松主侧脉7~8对 。
勐海的贺开主侧脉12~15对 。
勐海的曼糯主侧脉12~18对 。
勐海的巴达主侧脉11~13对 。
半坡老寨主侧脉13对 。
帕沙主侧脉11~13对 。
双江勐库主侧脉9~11对 。
班章主侧脉19~21对 。 ﹝幸好想从茶底认出班章料好像还不太难﹞
十二、切碎
【普洱茶叶底的秘密】出现切碎的叶底通常来自高产量的大厂:大益、下关、澜沧古茶等 。 切碎茶叶有助于不同来源的茶菁拼配 , 同时也节约了毛茶的细碎料 。 强调纯料及少量制作的大树茶通常不会切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