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酒肆·沙龙的文化比较

我国是世界上出现茶馆最早的国家, 这里所说的茶馆是指过去的茶肆、茶坊、茶楼、茶寮等, 是属于传统的那种饮茶场所, 非指时下流行的茶艺馆、茶道馆、红茶坊以及公园、剧场中的茶座那种现代的茶馆 。

据考, 最早的茶馆始于东晋, 当时是以茶摊的形态出现, 到了现南北朝时, 出现了供喝茶兼住宿的茶寮, 唐代经济繁茶、商业发达, 推动了茶馆的发展, 长安、洛阳等大中城市都出现了“茶肆” 。 从这些古代文学笔记及古词语来看, 它至少在唐宋年间已经相当普及了, 已有“酒肆、茶肆”的词汇出现 。 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中的“茶肆”的描绘 。 “酒楼茶肆”成为宋元明清小说中反映都市场景常用的一句习语 。

提起中国的茶馆, 便想起法国的“沙龙”(salon)来, 有相似之处, 但又不不同之处 。 沙龙产生于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上层社会, 是提供少数艺术家、文学家喝咖啡、谈艺聊天的地方 。 因此“沙龙”的法文解释是“客厅”, 意即供客人谈天的地方 。 她们以高雅艺术为标榜 。 中国的茶馆则不然, 它历史悠久是属于大众的, 向社会开放、休闲聊天的场所 。 这与“沙龙”恰成相反, 前者高贵, 后者世俗,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 茶馆是一个雏形的社会, 老舍笔下的《茶馆》, 就是这样的典型 。 中国的茶馆是反映世俗社会的一面镜子, 而沙龙则是象牙之塔, 她们傲慢于世俗, 以清高自居 。

此外, 茶馆与沙龙还有一个明显的不同之处, 便是茶馆是以茶为品尝对象, 而沙龙则以牛奶、咖啡为品尝对象, 两者在精神情趣上是截然不同的 。 茶的品种之多, 因地而异, 养成了茶客们精于品茶的本领, 并且对水质有严格的鉴别, 甚至达到了神奇的化境, 但这又是符合科学的, 是长期实践积累而得出的 。 因此茶的品饮有着很雅趣的情致, 这种情致是沙龙所不备的, 它们是咖啡可可加牛奶, 简单得很, 而且程式化, 几乎全世界都是一样的, 没有中国那么多名堂, 茶馆讲究雅趣, 品茶有其道, 以致成为一门学问, 名之谓“茶道”“茶艺”, 并有《茶经》那样的巨著产生, 这是中国茶文化的特点, 这也是沙龙所没有的 。

中国的茶馆接纳四方来客, 是三教九流、五方杂处的场所, 后来为了迎合士大夫们精神贵族的心理需要, 同酒楼一样设置了“雅座”, 以示他们清高的身份 。 但不论文人雅士还是走座引在卖浆之流, 但他们在品茗休闲之余同样需要娱乐、需要有精神上的享受, 于是在茶馆开始有了书场, 有了弈棋弹唱, 这大概从宋朝就有了“说书人”, 这就是说通俗历史故事的艺人, 北方称评话, 后来发展的南方就是评弹、曲艺, 这种演艺当时新兴的评话, 只是口头相传授, 没有脚本, 后来经文人整理就称为“话本”, 这些话本来自史书与稗官野史, 是虚实相结合的, 诸如《封神演义》、《东周列国志》、《西游记》和《三国演义》、《水浒传》等 。 这些话本经过历代文人不断修改、补充、润色、最后定稿, 终于诞生了伟大的四大古典名著 。 可以说中国长篇历史演义小说有相当一部分是诞生于茶馆的, 它是通俗文学的发源地, 当中国文学建立了一个伟大里程碑 。

茶馆中设书场, 为艺人提供演艺舞台, 也给茶人带来娱乐, 两者有机结合, 这是茶馆文化的一个很好的创造 。 我们今日在茶馆中依然能见到的评话、曲艺正是前人给我们留下的茶馆文化的遗迹 。 这是值得我们今日的演艺界重视和继承发扬的 。 因为这是我们民族的特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