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立秋调养身体,关键要从这“3个诀窍”入手

山西省中医院内分泌科 赵玉立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立秋调养身体,关键要从这“3个诀窍”入手】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立秋调养身体,关键要从这“3个诀窍”入手

文章插图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秋三月 , 此谓容平 。 天气以急 , 地气以明 , 早卧早起 , 与鸡俱兴 , 使志安宁 , 以缓秋刑 , 收敛神气 , 使秋气平 , 无外其志 , 使肺气清 , 此秋气之应 , 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 , 冬为飧泄 , 奉藏者少 。 #立秋##立秋养生知识#
通俗的说就是秋天的三个月(自立秋日起至冬至前一日止 , 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 , 自然界阳气收敛 , 阴气微生 , 天气由热转凉 , 万物因此成熟而形态平定、不再生长 , 故称其为“容平” 。 肺应于秋 , 故秋季亦是人体阳气收敛、阴气微生、肺气清肃的季节 , 因此秋季养生应保养此收敛之气 。
人们应当早睡早起 , 情志安定平静 , 使肺气保持清肃 , 才可以更好的与秋气达到相互平衡 。 违背了这一法则 , 就会伤害肺气 , 身体的收敛机能在秋天不能得到应有的养护、供给冬天的闭藏之力就少而不足 , 冬天就容易出现完谷不化的泄泻 。
生活起居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立秋调养身体,关键要从这“3个诀窍”入手

文章插图

秋季 , 自然界的阳气由向外疏泄趋于向内收藏 , 人们的起居作息也要做相应调整 。 早睡:以顺应阳气的收藏、阴精的内蓄 , 以养“收”气 。 早起:以顺应阳气的疏泄 , 使肺气得以舒展 。 但为了保养肺的秋收之气 , 与春夏季节之早起比较 , 在秋季要适当延长睡眠时间 , 宜稍微迟点起床 。
我国自古以来流传着“春捂秋冻 , 不生杂病”的养生谚语 , 夏去秋来 , 秋风拂面 , 虽凉但不至于寒 , 为了能使机体从夏热顺利地与秋凉接轨 , 应进行秋冻 。 秋冻可避免多穿衣服产生的身热汗出、阴津耗伤、阳气外泄 , 也符合秋季阴精内蓄、阳气内收的养生要求 , 可以提高人体在冬天的御寒能力 。 秋冻一般宜在初秋 , 应以自己感觉不过于寒冷为标准 。 老年人由于阳气虚衰、肺气不足 , 阴精亏乏 , 既怕冷 , 又怕热 , 对天气变化非常敏感 , 应及时增减衣被 。 进入深秋则应注意保暖 , 若遇天气骤变 , 气温明显下降 , 阴雨霏霏 , 应加衣添被 , 防寒保暖 , 避免受凉感冒或旧病复发 , 否则就违背了“秋冻”的本意 。
饮食调养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立秋调养身体,关键要从这“3个诀窍”入手

文章插图

秋季肺脏当令 , 肺属金、味辛 , 肝属木、味酸 , 肺强则易于伤肝 , 因此秋季饮食宜减辛增酸 , 少食葱、姜、蒜、辣椒及韭菜等辛温食物 , 多食葡萄、石榴、柠檬等酸味食物 , 减辛可以避免肺气过强伤肝 , 也可减少辛散耗伤津液预防秋燥 , 增酸可以强肝 , 同时酸甘之味可以化阴以润燥 。
过了“秋分”之后 , 雨水逐渐减少 , 空气中湿度较小 , 秋燥便成了中秋到深秋的主要气候 , 稍有疏忽 , 即易被秋燥病邪耗伤津液 , 引发口干舌燥、咽喉疼痛、皮肤干燥、肺热咳嗽、大便干结等症 。 因此 , 秋季宜常吃养阴润肺、清热生津的食物 , 如梨、甘蔗、柑橘、红枣、莲子、白果、芝麻、百合、山药、白木耳、牛奶、鸭肉等都是秋季较适宜的食物 。
运动锻炼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立秋调养身体,关键要从这“3个诀窍”入手

文章插图

金秋时节 , 天高气爽 , 是全民开展各种健身运动的好时期 。 健身锻炼 , 应因人而异选择锻炼项目 , 如中青年人可跑步 , 打球 , 爬山 , 游泳等;老年人可散步 , 慢跑 , 打太极拳 , 做健身操 , 练五禽戏 , 八段锦 , 自我按摩等 。 动静结合 , 动则强身 , 静则养神 , 可达到心身康健之养生功效 。 运动应适时有度、循序渐进、运动量不宜过大 , 周身微热 , 尚未出汗时就可以停止 , 以保证阴精的内敛 , 不使阳气外耗 。 切勿大汗淋漓 , 以防出汗过多造成阳气耗损 。 运动中及时补水 , 防止秋燥 , 注意衣着 , 防止感冒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