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产品不保本了?怎么办!苏银理财投资小课堂“3·15”特辑:是时候转变理财观念了

自从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之后,理财产品不保本了,很多人在购买时心里“七上八下”,直言“少了点安全感” 。 “净值”到底是什么?产品风险是不是变大了?这些理财产品为什么“不保本”了?是不是意味着不安全?在“3·15”到来之际,扬子晚报/紫牛新闻特邀苏银理财来为您答疑解惑 。
【一问】理财产品“净值”究竟为何物?
2018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明确资产管理业务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要打破刚性兑付,强化产品净值化管理 。 自此,各家银行及理财子公司全力推动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所有产品都要用净值展示,保本保收益型理财产品不再发行了 。
大家可能对理财产品的“净值”很疑惑,它到底代表着什么?其实,净值就是指每份产品的净资产价值 。 通俗地讲,它就是理财产品认购/申购或赎回交易价格 。 (认购:在理财产品发售前的募集期预约购买;申购:在发售后的开放期购买 。 )
举个例子,假如您用200000元申购了一款理财产品,交易日该产品的净值为1.02,那么您持有的产品份额为200000元/1.02=196078.43份 。 一年后到期时,产品的净值变成了1.068!那么,您的投资收益为(1.068-1.0200)*196078.43份=9411.76元,实际年化收益率为4.71% 。
【二问】净值型产品的风险变大了?
有的投资者注意到,理财产品净值有时会下跌,这是否意味着产品的风险变大了?其实,产品风险并没有放大,只是产品估值计价的方式变了 。 传统的计量方法是摊余成本法,简单来说,就是将产品到期收益分摊到持有期的每一天,这种平均分配的方式使得产品每天收益都是固定的 。 资管新规出台后,监管层面鼓励使用市值法计量,这是一种综合考虑市值波动带来的估值损益的计价方式,由于债券、股票等底层资产的市场价格会波动起伏,理财产品的净值也会出现波动 。
因此,净值型理财产品能够及时反映基础金融资产的收益和风险 。 另外,净值型产品还有两个好处:一是收益分配更合理,投资者很有可能享受到超出“业绩比较基准”的超额收益 。 二是信息披露更透明 。 以苏银理财为例,投资者通过官网或官方微信公众号,可以获取产品每周最新净值等信息,以便做出更为准确的投资决策 。
【三问】“不保本”=“不安全”?
有人说,银行理财产品也不保本了,心里都没安全感了 。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净值型理财产品不保本?那是因为净值型理财产品的收益只与产品净值相关,没有预期收益率,所以不保本保息了 。 具体来看,理财产品赎回时的净值如果高于购买时的净值,就会赚钱;如果低于购买时的净值,则会赔钱 。
比如某款理财产品的初始净值为1元/份额,购买1万元的产品就说明持有1万的份额 。 等到赎回时,产品净值变成了1.06元/份额,那到手资金为1.06*1万 =1.06万元,收益率就是(1.06-1)/1 = 6%;若赎回时的产品净值为0.98元/份额,那到手资金为0.98*1万 =0.98万元,收益率为(0.98-1)/1=-2% 。
净值型理财产品虽然不保本,但银行理财子公司会定期披露产品的净值情况,可以“实时”反映资产的市场价值,要是产品收益好,还能拿到比之前预期收益率更高的回报呢 。 即使偶有亏损,也不必过于担忧,短期的净值波动属于正常现象 。 从历史数据来看,产品净值最终一般会呈现上涨的趋势,投资者可以在长期投资的过程中享受时间带来的惊喜!
【四问】保本理财真的很完美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