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不可乱饮

    我国的茶文化已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 , 茶的种类繁多 , 以其健身养生、怡情养性的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 。 本期将请来多位行家向读者解说饮茶的健康之道 。

科学:茶中化学成分决定色、香、味

    据佛山市科学技术学院环境与健康研究所李艳莉博士介绍 , 茶叶属于天然产物 , 茶质关键在于它所含的有效成份 。 其化学元素包括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 如蛋白质、氨基酸、酚性物、色素、维生素等 , 还富含碳、氢、氧、钾、铝、铁、钠、硒等这些人体需要的元素 。

    人们品茶非常讲究色、香、味 , 氨基酸是形成绿茶“鲜”味的根源;儿茶素、茶黄素和咖啡碱络合物是红茶“浓、强、鲜”的根源 。 茶汤“浓厚”主要是茶中可溶性物质含量高 , 即水浸出物、酚性物、氧化物等成份高 。 茶中“苦涩”味是源于酚性酸儿茶素类、酯型儿茶素黄酮类、花青素 。 其“强烈”感觉主要是儿茶素及其氧化物达到一定含量后 , 对人有刺激性从而达到愉悦的感觉 。 茶叶的香味同样决定于它所含的化学成份 。

中医:体质不同选茶有别

    杨小姐在春节收到了好朋友赠送的铁观音绿茶 , 爱不释手地连续泡饮三天 , 品尝好茶滋味 。 但在后来的几天 , 杨小姐却感觉胃肠不适 , 口淡疲倦 。 经医生指点 , 原因是杨小姐体质属中性偏寒 , 饮红茶较为适合 。

    据佛山市中医院李祥光医生说 , 红茶是全发酵品 , 性味微偏温;绿茶是不发酵品 , 其原有的营养成份保留得最好 , 但性味微偏凉;乌龙茶是半发酵品 , 其性味中性平和 。 中医认为茶是人体养生之宝 , 它具有提神醒脑、消暑利水、消滞下气、降血脂、抗肿瘤、怡情养性等益处 , 特别适合高强度的脑力劳动者、户外劳动者、精神疲倦者 。 在饮用时最好根据自己的体质、不同的节令气候选用 , 可以灵活变动 , 饮用时最好不要空腹 , 最好是热饮 , 不要与药物同用;过量饮用绿茶 , 容易伤气伤阴 , 引起胃痛、口淡、口水多、疲倦等不适 。 睡眠不好的 , 睡前不要饮用 。

茶客:品茶让人情操高雅

    近年来 , 茶庄、茶馆、茶行都非常流行 , 足以证明老百姓对饮茶的喜好和欣赏的层次 。 据佛山市三盏茶寮茶行主管凌先生说 , 茶行一般都会有六大类茶叶供应 , 即红茶、绿茶、乌龙、黑茶、白茶、黄茶 , 还有档次较高的名品、花茶或少数民族茶等 。 在选择时应考虑它的产地、种植的海拔高度、加工、贮藏、年份、颜色、气味、外观、汤色、口感等 。 以铁观音为例 , 最好的要数福建安溪产的 , 秋茶茶粒较深绿色、春茶茶粒较浅绿色 , 外观壮实红心 , 泡后三叶一芯、汤色黄中带绿 , 滋味醇厚 , 有天然的兰花香 , 具有独特的清新韵味 。

    欣赏茶艺、品茶是集茶美、水美、器美、活美、环境美、人美于一体 , 要求安静、清新、舒适、干净;细啜慢饮 , 达到美的享受 。 泡茶主要讲究三大要素 , 一是茶叶量 , 不同茶类投量不一样;二是水温;三是冲泡时间、次数 。 以泡龙井为例 , 首先它不是发酵茶 , 不用洗茶 , 水温最好是80度左右 , 因为高温容易使茶汤变黄变苦 , 要用两个茶壶 , 一个量开水 , 一个装茶汤 , 这样可以降低水温不会冲坏茶胆 。 在贮藏茶叶时最好根据茶叶特点贮藏 , 如绿茶非常容易被氧化 , 应该以铁罐等器皿密封;如云南普洱砖茶 , 崇尚自然发酵 , 放在干燥通风处即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