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点茶”和“点汤”的三层含义【“点茶”和“点汤”的三层含义,铁观音茶的泡法】虽然“点茶”一词在茶”、“点汤”这两个茗事术语出现于宋代 。 本义是指茶、汤的调制 , 即茶汤煎煮沏泡技艺 。 唐宋盛行团饼茶 , 调制时先将莲子心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茶饼烤炙碾细 , 然后烧水煎煮 。 元明后大多改为散茶冲泡 。 但其共同点均要掌握好茶水的沸度 , 不使过嫩或过老 , 否则就会影响到茶汤的质量 , 这在古人是非常讲究的 , 都乐于躬亲操作 。 ,的唐代没有发现 , 但在《陆羽《茶经》中有一章“五煮” 。 说到烧水泡茶的方法 , 关键是要掌握好“三沸”:当水沸腾到“沸如鱼眼 , 有轻微声响”为第一沸点时 , 此时根据水量的多少 , 加入适量的调味盐;第二次水继续沸腾时 , 此时 , 舀一瓢水 , 然后用竹篮在沸水中转一圈 , 再将研磨好的茶粉放入沸水漩涡中继续沸腾;当茶汤第三次沸腾时 , 去掉汤面一层类似黑云母的水膜 , 再加入第二次沸腾时舀出的瓢水停止沸腾 , 使茶汤滋生出漂浮的“泡沫饼” , 这就是茶的精华 。 然后我开始分享茶汤 。 如果说《茶经》年的茶是既煮又煮 , 那么北宋蔡襄《茶录》年的《点茶》只烧水不煮茶:“茶一元七分 , 先浇汤 , 顺序极其均匀 , 再反复浇 , 来回吹 。 “凡要点茶者 , 必先点火使其热 , 若冷则茶不浮 。 ”“少喝茶 , 多喝汤 。 后来在宋徽宗《大观茶论》 , “点”茶的技艺更为精湛 , 要用七式点注冲泡 , 还要搅拌刷洗 。 一般明清喝散茶 , “杭州民间用细茶买瓯 , 煮汤点之 , 谓之撮宝”(《茶考》) 。 非常注意开水的沸腾程度的控制 。 《茶录》明代张远对茶汤是否“熟”的判别方法作了生动的描述:“汤有三大辨 , 十五小辨 , 一为形辨 , 二为声茅山青峰辨 , 三为气辨 。 形是内部识别的 , 音是外部识别的 , 形是快速识别的 。 如虾眼、蟹眼、鱼眼、朱利安 , 都是可爱的汤 , 水和气完全排除才算熟 。 当然 , 什么样的沸腾程度合适 , 要看点的茶和汤的不同 , 不能一概而论 。 以上是“点茶”和“点汤”的第一层含义 。 “点茶”“点汤”的第二层含义 , 指的是“敬客汤”的习俗和礼仪 。 文渊《瓮牖闲评》说:“茶后饮茶喝汤是古人的一种仪式” 。 宋佚名《南窗纪谈》说:“客人到了 , 就摆汤 。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 , 上至官府 , 下至郎里 , 不干活 , 不浪费.盖克坐了很久 , 怕自己的话伤了感情 , 所以想云 , 就把汤喝了 。 ”又见宋珠或《萍洲可谈》:“今世俗客来时啜茶 , 去时啜汤 。 取汤中甘香草药 , 或温或凉 , 不加甘草茶文化节 , 乃天下俗也 。 ”“点茶”和“点汤”的第三层含义是“逐客” 。 上述“点汤”原本是一种“客辞尊汤”的习俗 , 但后来不经意间被引为“文明逐客”的手段 。 魏泰《爱轩笔录》年 , 宋朝有个官员叫胡梅 , 调到陕西杏园做知府 。 他因为贫穷而无法赴任 , 于是去见枢密院长官陈胜之 。 没想到 , 陈就是不通融 , 也不想听他诉苦 。 “我们做汤吧” , 就是他马上点了汤 , 下了逐客令 。 “梅唐德 , 地上三杯 , 辞了” , 胡梅接过汤后没有喝 , 而是扔在地上 , 愤然离去 。 “客点汤”在元杂剧中常有体现 , 如“客点汤 , 我来要”(《冻苏秦》)、“来耳厢点汤”(《龙虎风云会》)等 。 邻居张翔在《诗词曲语辞汇释》中也是这样解释的:“旧时主客相见 , 有以茶送客的习惯 。 客人们离开时 , 主人出于礼貌 , 不得不以茶招待他们 。 如果有恶客不想理 , 主人往往会奉茶示意催 。 ”由此可见 , 举起茶杯也可以用来送客 。 来源:《茶博览》
推荐阅读
- 怎样是瑜伽手印?
- 日本将拥有搭载F-35B航空母舰?危险的“破局”
- 标普进入中国,信用评级“马后炮”能少些吗?
- “学霸”寺庙,985、211名校的高材生遍地,有不少科研成果
- “国科大”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区别?
- “人文奥运·中国茶文化高峰论坛”征文启事,玫瑰花的功效与作用
- 知道了这15件事,你就成为“多肉专家”了!
- 需不需要复活人类的近亲“尼安德特人”?
- 两头受气的上一句歇后语是什么 关于老鼠的歇后语
- 起之不食以俟者 恐其自食其言也的意思 恐其自食其言也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