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 是茶的载体;离开水, 所谓茶色、茶香、茶味便无从体现 。 因此, 择水理所当然地成为饮茶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明代熊明遇《罗(山+介)茶记》云:“烹茶, 水之功居大 。 ”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说:“茶性必发于水, 八分之茶, 遇水十分, 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 试茶十分, 茶只八分耳!”两段话, 讲得都是一个意思:用好水泡较次的茶, 茶性会借水而充分显现出来, 变成好茶;反之, 用较次的水泡好茶, 茶便变得平庸了 。 水在茶艺中的地位既然如此重要, 因此, 从唐代中期艺术性饮茶蔚成风气以来, 择水、论水、评水, 便成为茶界的一个热门话题 。 归纳起来, 历代论水的主要标准不外乎二个方面:水质和水味 。 水质要求清、活、轻, 而水味则要求甘与冽(清冷) 。 清, 是对浊而言 。 用水应当质地洁净, 这是生活中的常识, 烹茶用水尤应澄沏无垢, “清明不淆” 。 为了获取清洁的水, 除注意选择水泉外, 古人还创造很多澄水、养水的方法 。 田艺衡《煮泉小品》说:“移水取石子置瓶中, 虽养其味, 亦可澄水, 令之不淆 。 ”“择水中洁净白石, 带泉煮之, 尤妙, 尤妙!”这种以石养水法, 其中还含有一种审美情趣 。 另外, 常用的还有灶心土净水法 。 罗廪《茶解》说:“大瓷瓮满贮, 投伏龙肝一块——即灶中心干土也——乘热投之” 。 有人认为, 经这样处理的水还可防水虫孳生 。 苏东坡有一首《汲江水煎茶》诗, 前四句是:“活水还须活火烹, 自临钓石汲深情 。 大瓢贮月归春瓮, 小杓分江入夜铛 。 ”南宋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评曰:“此诗奇甚!茶非活水, 则不能发其鲜馥, 东坡深知此理矣!”水虽贵活, 但瀑布、湍流一类“气盛而脉涌”、缺乏中和淳厚之气的“过激水”, 古人亦认为与主静的茶旨不合 。 用这种水去酿酒也许更合适 。 水之轻、重, 有点类似今人所说的软水、硬水 。 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和铁盐等矿物质, 能增加水的重量 。 用硬水泡茶, 对茶汤的色香味确有负面影响 。 清人因此而以水的轻、重来鉴别水质的优劣并作为评水的标准 。 据陆以恬《冷庐杂识》所记, 乾隆每次出巡都要带一个精工制作的银质小方斗, 命侍从“精量各地泉水” 。 结果是:京师玉泉之水, 斗重一两;济南珍珠泉, 一两二厘;惠山、虎跑, 各比玉泉重四厘......因此, 乾隆还亲自撰文, 氢颐和园西玉泉山水定为“天下第一泉” 。 从此, 出巡时必以玉泉水随行, 但由于“经时稍久, 舟车颠簸, 色味或不免有变”, 所以还发明了“以水洗水”的方法:把玉泉水纳入大容器中, 做上记号, 再倾入其他泉水加以搅动, 待静止后, “他水质重则下沉, 玉泉体轻故上浮, 提而盛之, 不差锱铢” 。 (据《清稗类钞》)乾隆测水、洗水的办法是否科学、可靠, 姑且置而不论, 但古有对“轻水”之重视程度, 于此可见 。 甘洌, 也称甘冷、甘香 。 宋徽宗《大观茶论 。 谓;“水以清、轻、甘、洁为美, 轻、甘乃水自然, 独为难得 。 ”明高濂《遵生八笺》亦说:“凡水泉不甘, 能损茶味 。 ”水味 。 ”水味有甘甜、苦涩之别, 一般人均能体味 。 “农夫山泉有点甜”, 这一时髦的广告语, 倒也道出好水的特点 。 明田艺衡说:“泉不难于清, 而难于寒 。 ”泉而能冽, 证明该泉系从地表之深层沁出, 所以水质特好 。 这样的冽泉, 与“岩奥阴积而寒者”有本质的不同, 后者大多是潴留在阴暗山潭中的“死水”, 经常饮用, 对人不利 。 面被称为“天泉”的雪水, 却甚宜于烹茶 。 《红楼梦》中妙玉用藏了五年、从梅花上扫下来的雪水烹名(草头名), 虽然是小说家言, 却并非全出于想象, 经现代科学检测, 雪水中重水含量比普通水要少得多, 而重水对所有生物的生长过程都有抑制作用 。 【择水--古人对饮茶用水的认识与实践】
推荐阅读
- 学习围棋对孩子都有哪些好处
- 如何对纳税记录进行验伪
- lol英雄联盟阿狸如何对线劫
- 什么是早期亲子教育活动 亲子教育对孩子有什么好处
- 吃洋葱对身体的健康益处
- 如何知道自己血脂高
- 生活中有人喜欢与自己作对怎么办
- 幼犬吃什么食物比较好
- 如何做凉面吃?
- 清乾隆御制诗款茶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