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病从肝治,据说这是一份养肝最全的方法( 二 )


2、精神和情志方面
心主神志,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肝主疏泄,调畅情志 。精神和情志活动,均以血液为物质基础,而心肝两脏在血液运行方面关系密切 。故心肝两脏共同调节人的精神、情志活动 。
心与肝相互影响,心肝阴血不足,往往互相影响 。临床上表现为心慌,心悸,面色不华,舌质浅淡,脉细无力,头晕目眩,妇女月经涩少,失眠多梦等 。
四、肝与胆的关系
肝与胆互为表里,生理关系同样非常密切 。
肝主疏泄,胆主通降 。胆汁的正常排泄,依靠肝的疏泄功能,而肝脏功能失常,势必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泄 。反之,胆汁排泄不畅也会影响肝的疏泄 。从功能上看,胆囊也是肝脏的好帮手,肝脏分泌的胆汁储存在胆囊内,一旦我们开始进食,胆囊就开始收缩,于是胆汁流入肠道、帮助脂肪的消化 。
肝与胆确实是一对“荣辱与共”的器官 。肝病常常影响胆,胆病也常波及肝,有肝病的人更容易患上胆结石,另一方面,胆结石、胆道蛔虫或肿瘤,也会使细菌“逆流而上”,引起肝脏乃至全身的感染 。
五、肝与脾的关系
肝与脾主要是疏泄与运化,生血与藏血的关系 。脾的运化有赖于肝气的条达,而肝的疏泄、藏血,又需脾胃化生精微来供养 。若脾失健运,生血乏源,可致肝血不足,若肝气郁结,疏泄失职,影响脾胃升降,运化失司,引起消化功能下降,食欲不振,可致“肝脾不和”;若脾胃湿热,上蒸肝胆,使肝胆疏泄不利,可以引起黄疸 。由此可见肝病可传脾,脾病可及肝,它们是互相影响的 。
六、肝与肾的关系
肝与肾主要是藏血与藏精的关系 。肝藏血,肾藏精,肝肾同源,精血互生 。肝血须要依赖肾精的滋养生化,肾精又须肝血化精不断地补充,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资生 。若肾阴不足、肝失滋养可引起肝阴不足、肝阳偏亢的所谓“水不涵木”的症状;反之,肝阳久亢,消烁阴精,亦可加重肾阴虚损,出现头痛、眩晕、腰膝腿软,尿浊或水肿等症 。这种关系主要表现在女子月经生理和男子排精功能 。
七、肝与肺的关系
肝藏血,肺藏气,肝气与肺气上下阴阳升降,以维持人体气机的正常升降运作,气血的运行,虽有心脏主管,但须有肺主治节及肝主疏泄作用的制约,两脏对全身气血的运行起着一定的作用 。
肝肺是相互影响的 。如气机升降失常: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肝火灼肺,肺失清肃,常见胁痛,易怒,咳逆,咯血等肝火犯肺(木火刑金)的症候 。反之,肺失清肃,燥热下行,亦可影响及肝,肝失条达,疏泄不利,则在咳嗽的同时,出现胸胁引痛胀满,头痛头晕,面红目赤等肺燥伤肝(金不制木)的症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