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的调查发现 , 城市大气颗粒物中的多环芳烃与居民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关 。多环芳烃进入人体的过程中 , 细颗粒物扮演了“顺风车”的角色 , 大气中的大多数多环芳烃吸附在颗粒物的表面 , 尤其是粒径在5毫米以下的颗粒物上 , 大颗粒物上的多环芳烃很少 。也就是说 , 空气中细颗粒物越多 , 我们接触致癌物——多环芳烃的机会就越多 。
影响胎儿发育造成缺陷
还有一些发现 , 让人更加担忧 。近年的一些报告显示 , 人类的生殖能力正在明显下降 , 环境污染被认为是罪魁祸首 。来自波希米亚北部的一项调查 , 对接触高浓度pM2.5的孕妇进行了研究 , 发现高浓度的细颗粒物污染可能会影响胚胎的发育 。更多的研究发现 , 大气颗粒物质的浓度与围产儿、新生儿死亡率的上升 , 低出生体重、宫内发育迟缓(IURG) , 以及先天功能缺陷具有相关性 。
pM2.5颗粒物可通过气血交换进入血管
从公开的科研资料看 , 对pM2.5的研究很多聚焦于肺脏 。
研究者们从肺脏的毒理学研究入手:以pM2.5对4组大鼠每天进行1次染毒 , 连续进行3天 。对这些大鼠的肺灌洗液并对肺组织病理切片分析后发现 , pM2.5能够引起肺部血管通透性的改变、肺细胞损伤和加重氧化应激损伤 , 在高剂量染毒组 , 大鼠肺部炎性细胞渗出 , 肺间隔水肿 。
2009年的一项实验采集了北京城区大气中的pM2.5 , 以人肺泡上皮细胞株(A549)为模型进行毒理作用研究 。在这个实验中 , 以25、50、100、200μg/ml等不同的染毒状况进行对比发现 , 随着染毒浓度的增加 , pM2.5可引起这些细胞的炎性损伤 。
此类学术研究不胜枚举 , 但普通读者很难完全“吃透” 。
“种种证据表明 , 目前这些小颗粒物对细胞损伤已是公论 。”中国工程院院士魏复盛介绍说 , 当这些小东西进入人体后 , 一般直接到达支气管和肺泡 , 甚至可以进入血液 , 其吸附的重金属氧化物或多环芳烃等致癌物质危害很大 。
今年公开发表的一项研究以甘肃某镍开采冶炼区为pM2.5采集区 。研究者发现 , 在镍污染区大气中 , pM2.5含镍剂量是实验对照区的65倍 , 长期暴露于pM2.5中 , 高浓度的镍会增加对细胞的损害 。该实验用来测试的细胞叫做“血管内皮细胞” , 是一种连续被覆在全身血管内膜的一层细胞群 。在研究者看来 , 内皮层不仅仅是血液和组织的屏障 , 其损伤及功能紊乱还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 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等 。
推荐阅读
- 春季养生之道 专家教你怎样晒太阳最防病
- 专家提醒 十月养生民谚勿盲从
- 尿多是肾虚吗 专家解析健康小便六标准
- 专家告诫 小儿疝气治疗耽误不得
- numpy的Fancy Indexing和array比较详解
- 专家解疑 反复烧开的水能不能喝
- 保护心脏的七条建议
- 秋高气爽常运动 专家给你深秋养生四忠告
- 春节聚餐选酒店 专家支招教你健康“吃”
- 专家解析 为何进入房间会突然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