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幅员辽阔的中国 , 不同方言区少不了互嘲口音 , 比如北京人的“胸是炒鸡蛋”、苏州人的“好奔溃”、四川人的“里哟热泪卢”、福建人的“喔细胡建棱” 。
【四川人VS福建人,谁离普通话更遥远?】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作为n/l不分重灾区的四川 , 和f/h不分代言人的福建 , 谁离普通话更远?
接下来你将看到:
● n/l和f/h都不分的闽方言要哭了
● 古代人怎么说话?
● n/l不分、f/h不分 , 是因为他们比较笨吗?
● 被群嘲不敢张口了怎么破?
一开口就被定位家乡的实习编辑 / 马马马
n/l和f/h都不分的闽方言要哭了
-+-
首先要帮四川朋友澄清一件事:“牛奶”“调料”说不清的远远不止四川人!
中国方言的分区 , 现代较通行的是七分法:官话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闽方言、粤语、客家话 。 其中官话方言又叫北方方言 , 分北京、东北、冀鲁、胶辽、中原、兰银、西南、江淮八类 , 与普通话的接近程度递减 。
文章插图
● 1987年版《中国语言地图集》 , 将徽方言、晋方言和平话独立出来
在这么多方言区里 , 不分n/l的至少有湘方言区、兰银方言区 , 以及闽方言、中原方言、江淮方言和西南方言中的大部分地区 。
也就是说 , 除了四川人 , 你认识的湖南湖北人、重庆人、甘肃人、宁夏人、河南陕西人、苏北南京人、安徽人、贵州人、广西人 , 统统有可能
n/l不分 。
而f/h不分的锅 , 就主要由闽方言区的人背了 , 尤其是说闽南语的厦门、泉州、漳州人 。
不过福建人并不孤独 , 许多海南人和台湾人也分不清 , 另一大片分不清f/h的人群分布在湖南、湖北、江西、四川、广东、浙江等地 。
是的 , 湖南人和福建人既分不清f/h , 又分不清n/l 。
那么问题来了 , 古代人怎么说话?
-+-
大半个中国n/l、f/h不分的情况延续了多少年?这就要从汉语发展史说起了 。
从先秦到今天 , 汉语的变化极为剧烈 。 语言学界一般将其分为上古、中古、近代、现代四段 。
按王力先生的划分 , 商周到南北朝是“上古汉语” , 南北朝到南宋前半段是“中古汉语” , 宋末到鸦片战争是“近代汉语” , “五四”之后是“现代汉语” 。
我们现在听到的n/l不分 , f/h不分 , 很多是古人发音习惯的遗迹 。
先秦时代 , n和l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声母 , 那时候人们喊娘就是娘 , 打狼就是狼 。 但是最晚在唐五代时期 , 甘肃河西地区就出现了n/l不分的方言 。 敦煌出土的曲子词 , 相当于流行歌曲歌词手抄本里 , 以“南”为“阑” , 以“赖”为“奈” , 以“连”为“年”的现象相当普遍 。
江淮地区从六朝开始受人口迁移影响 , 方言逐渐从吴语变为官话 , 根据1626年金尼阁的《西儒耳目资》和1888年胡垣的《古今中外音韵通例》推算 , 最晚到清代中后期 , 以南京为核心的江淮地区说话已经不分n/l了 。
文章插图
● 看懂配图玄机的举个手...
西南官话的情况要特殊一些 , 从西南到东北 , 从云南到湖北 , n/l不分的问题是逐渐加重的 。
这一格局与历史移民相关 。 云南桂北移民的主要来源是明初以南京为中心的江淮屯兵 , 加上云南偏安一隅的地理环境 , 使得云南方言中保留了更多明初南京方言区分n/l的语言特征 。
推荐阅读
- @福建人,这些疫情防控小知识,还要继续学习
- 福建人喝茶的习俗,不容被人忽视的茶文化
- 闽南的饮茶习俗
- 闽南的饮茶风俗
- 四川省|早上的四川人,到底有多会吃?
- 火锅|广东人请吃火锅,四川人请吃火锅,北京人请吃火锅,你会怎么选择
- 重庆|安徽大哥做火锅,月销6吨料,四川人慕名而来,味道比重庆还正宗
- 抱子芥|它是四川人的“看家菜”,脆嫩又清火,北方人:没见过,也没吃过
- 葱油饼|一到春天,四川人都爱吃椿芽,为什么吗?
- 四川省|四川人爱吃这菜,简单煮一锅,香辣开胃,营养丰富,再懒也能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