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戈鲲化
在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墙上 , 赫然可见一位中国男子的照片:清代官员打扮 , 头戴花翎 , 身着官服 , 足蹬皂靴 , 清癯的脸上生着一双睿智的眼睛 。
他就是戈鲲化 。 137年前 , 他曾不远万里来到美国 , 在哈佛大学教授中文 , 在中美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浓浓的一笔 。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戈鲲化 , 字砚畇 , 一字彦员 , 安徽省休宁县人 , 天资聪颖 , 先后通过乡试和会试 , 从秀才直到举人 , 在清政府平定太平军的将领黄开榜的身边当了五六年幕僚 , 后在宁波的英国领事馆当了15年的翻译生兼中文教师 。
据戈鲲化自称 , 他“曾捐得宁波候选同知 , 蓝顶戴 , 属九品官中的第五品” , 在当时 , 他的生活条件应该是中上层的 。 这样一个衣食无忧 , 闲云野鹤的读书人 , 为什么要举家迁往举目无亲的美国去?既没有书为伴 , 又没有友朋把酒言欢 。 是何缘故?
去哈佛是时代机遇 , 也是命中注定
19世纪下半叶 , 随着中美交往的频繁 , 美国人学习中文的需要越来越突出 。 一位美国驻华领事先人一步地感受到了这一点 , 他就是鼐德 。
1877年2月 , 在中国已生活了15年的鼐德根据自己多年的生活体会 , 针对美国在华商务和传教事业的需要 , 致信当时的哈佛大学校长查尔斯?W?埃利奥特(Charles?W?Eliot) , 提出募集一笔钱 , 从中国聘请一位教师 , 在该大学建立中文讲座 。
其目的是通过学习中文 , 培养一些年轻人 , 为他们将来在中国发展提供条件 , 增强他们在中国进行政务管理、商业贸易的能力 。
哈佛校长埃利奥特非常赞成此提议 , 便把此事托付给了当时任职宁波税务司的美国人杜德维 。 当时学习汉语 , 一般都要到中国来 , 把老师请到美国 , 有点反其道而行之 , 因此在当时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
甚至连承办人杜德维也反对此事 , 他在给哈佛校长埃利奥特的信里直言不讳的说:“我其实对这个计划并不热心 。 ”对此事不甚上心的他直接把自己的中文老师推荐给了哈佛 , 于是戈鲲化就这样机缘巧合的成为了第一候选人 。
不过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 戈鲲化思想开化 , 博学多知 , 为人真诚热情 , 这些都是西方人十分崇尚的品质 。
正如杜维德所说:“戈先生没有学位 , 但是在中国没有学位的优秀学者与拥有学位的人一样多 。 作为一名老师 , 此人的确非常理想 , 而且他如此长时间地接触外国人及其思想和习俗 , 使他比其他学识渊博的中国本土学者更有资格担任目前的职位 。 ”
去哈佛是被逼无奈 , 也是满怀憧憬
文章插图
哈佛大学老照片
被杜维德举荐去哈佛 , 戈鲲化本人是如何考虑的呢?从推荐人杜维德的信中可知 , 戈鲲化去美国是“因为官府威胁要惩办他 , 他被怀疑是上海一家报社发表的批评官员行为的某些不友好言论的作者” 。
推荐阅读
- 返程途中的奇葩装备,第一个你就服了
- 如何批量删除表格中第一个字以后的内容
- 世界上第一个不是人的“人”
- 如果肝脏是白子画,谁是它的生死劫?
- 各大牌热门款鄙视链来了,一篇教你看懂谁是王者!
- 谁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动物?
- 历史上的五大战争是什么?
- 炼金vs炼丹:谁是最后的赢家?
- 虎虎生威!9大品牌22款虎年珠宝大盘点!谁是你最爱的“小脑斧”
- 人类从什么时候开始吸食烟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