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采取“官办民烧”的形式 , 开始有官厂 , 专烧进贡的瓷器 。 如在景德镇设御器厂 , 也称景德镇御窑厂 , 特派厂官 , 经费出自地方 , 编役人夫 , 设窑达五十几座 , 专门烧造御器即贡器 。 瓷器烧制经过两宋时期的发展 , 不论在烧制工艺 , 还是器具种类方面都达到了高峰 , 各时期都有不同的代表品种 , 如永乐甜白、永宣青花、成化斗彩、嘉万五彩等瓷中翘楚 。
明代瓷器上的款识在种类、工艺、字体等方面也随之更趋完善 , 并开始流行在瓷器上题写帝王年号即官窑纪年款 。
明代历时276年 , 17个朝代 , 有帝王年号17个 , 但由于政治原因 , 洪武、建文、洪熙、正统、景泰、天顺、泰昌7个帝王年号的纪年款瓷器至今未曾被发现 , 故现实有明代纪年款十个 , 依次为:永乐、宣德、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天启、崇祯 。 近来据传发现有明景泰、天顺朝官窑款 , 但未经证实 。 民国时及近现代常有人以赝品假冒明代漏缺的这7个朝代纪年款 , 各藏家应小心为是 。
【明代官窑|明代景德镇官窑】现今发现最早的是“永乐年制”四字篆书、青花书写或阴刻纪年款 , 未见楷书款或“大明永乐年制”六字款 。 款识多题于碗、盘、杯类器物之上 , 并多用青花书写 。 印刻款多见于单色釉器之上 , 无论印、刻、写款其起落笔处尖细 , 笔画折角处圆浑 , 结体严谨紧凑 , 刚劲挺拔 , 同期民窑器未见纪年款 , 常于器心书“福”、“禄”、“寿”等字 。
宣德时期的瓷器盛行题写款识 , 最多见的是“大明宣德年制”六字青花楷书款 , 也有“宣德年制”四字楷书款 , 单色釉器上多用阴文印制或阴文暗刻款 。 款识常外围以单、双线圈框 。 款识位置一般多在器底 。 除此外在器心、器口沿、器腹部、器肩也都曾书有款识 , 故有“宣德款识遍器身”之说 。 宣德官窑款由名家书写 , 有晋唐笔意 , 浑厚拙朴 , 宣德后的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瓷器几乎没有年款出现 。
成化瓷官窑款识颇有意趣 , 字体圆头圆脑 , 排列不甚整齐 , 但书写娴熟 , 大巧若拙 , 多为“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或“成化年制”四字纪年款 , 款识外有双圈围框 , 内一圈紧贴字款 。 多书于器底 , 偶有书写器物口边和器足内侧的 。 斗彩器如盖罐的底部有只书一个青花“天”字的款识 。
弘治朝官窑瓷器的款识基本上都是“大明弘治年制”六字楷书款 , 款识外加双圈 。 个别的篆书四字“弘治年制”二行款刻于器里内心 。 弘治款字体清秀、笔划纤细、笔力瘦劲、顿捺明显 。
嘉靖朝官窑款以“大明嘉靖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为多见 , 也有个别六字矾红款 , 有的甜白器及颜色釉上则为刻款 。 嘉靖官窑除用年号款外 , 也有用“福寿康宁”等吉语 。 青花楷书款 , 彩瓷上则有“典膳所”、“上用”等矾红写款 。 字体刚劲有力 。
隆庆朝官窑款以“大明隆庆年造”两行六字青花楷书款为主 。 也有“大明隆庆年制”款 。 需特别指出的是在此以前明代各朝官窑款基本上都是大明某某年制 , 而少用“造”字 , 隆庆款则多用“造”了 。 故较为特殊 , 字体顿挫有力 , 笔划挺拔 。
推荐阅读
- 清代官窑
- 景德镇传统瓷窑
- 北宋官窑|北宋官窑的特征
- 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
- 景德镇四大名瓷
- 明代紫砂壶艺人梁小玉
- 明代紫砂壶大师沈君盛
- 制茶技术——闷黄技术在制茶中的应用
- 明代紫砂壶大师名家名单
- 明代制陶工艺家李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