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大脑其实很自负吗?( 二 )



未知的未知

为什么人会频繁地高估自己理解的深度呢?研究人员发现这似乎不只是为了虚夸自己的能力或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他们发现人即使在有重金犒赏的情况下也无法克制对自己理解的高估 , 做出诚实准确的自我理解评价 。

研究人员认为人脑自负的真正原因是"元认知障碍(metacognitive glitch)" 。 所谓"元认知" , 指的是人对认知的认知 , 对思考的思考 。 举例来说 , 当人意识到自己“擅长数学”或“很容易分心”时 , 这些想法就是“元” , 当人再一次思考自己究竟是不是擅长数学或容易分析时 , 这种思维就被称为元认知 。 就像人其实很难舔到自己的胳膊肘一样 , 研究证明人类对于自身思维的思考并不像看起来这么容易 。 当人类需要准确评估自己所知道的事物 , 尤其是需要意识到自己未知的程度时 , 人自身的能力还相当有限 。

美国前国防部长Donald Rumsfeld将人类认知的事物分为三大类 , 即已知的已知(人知道自己知道这件事) , 已知的未知(人知道自己不知道这件事) , 和未知的未知(人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这件事) 。 所谓已知的已知 , 比如“英国的首都是哪里” , 多数人知道答案是“伦敦” , 他们知道自己知道;已知的未知 , 比如“纳米比亚的首都是哪里” , 多数人不知道答案是“温得和克” , 他们知道自己不知道 。 在面对这两类问题时 , 人往往能正确的评估自己的认知水平 , 大脑还会为已知的未知留白 , 等待新的知识填补这里 。 但当面对未知的未知时 , 情况就不一样了 。

研究人员发现 , 大脑不会在未知的未知领域留白 , 而是会用已有的相关知识、思维、记忆进行填补 , 将这些内容补全 。 Lawson和Rozenblit的实验都说明 , 虽然大多数不是自行车制造专家或法律、政策顾问 , 但他们的生活经历中总有与自行车、法律或政策相关的内容 , 他们对这些事物有一定的认识和记忆 。 当被问及这部分知识时 , 大脑会自动地将相关的记忆和认识作为答案呈现出来 , 使人误以为自己明白这些事情 。 但当他们被要求写出更进一步的专业解释时 , 大脑才会意识到这其实已经超出了自己知识体系积累的范围 。

正如Rozenblit和Keil说的那样 , 人误把一个框架性的、不完整的草图当作了一个清晰的、像蓝图一样的对事物工作原理的理解 。 就像在最开始的自行车测试中 , 人误把"如何使用自行车"和"自行车是如何工作的"混为一谈 。

总而言之 , 人的脑中确实存在着知识的盲点 , 未知的未知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 在社交或工作中暴露自己的未知或许尴尬 , 但不必觉得丢脸 , 因为这是每个人都存在的问题 。 如果有谁还认为自己的认知没有边界 , 可别高兴得太早 , 那只是还没有更权威的知识把他推向承认未知的边缘罢了 。
相关文献:[1] Rob Brotherton | Suspicious Minds: Why We Believe Conspiracy Theories | Bloomsbury USA | ISBN: 1472915615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