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在火星生存1000天?( 四 )


但现在,这些粪便将发挥重要作用 。 马克甚至出舱捡回队友们之前遗留的完全脱水干燥的粪便,虽然这些粪便已经完全不含微生物了,但还有复杂的蛋白质 。 马克找了一个大容器,加水并加了一点自己的粪便,接种微生物后即可大量繁殖,味道越臭,表示微生物繁殖得越好 。 (温馨提示:有心理障碍者,观影前请做好心理准备)
仅有粪便作为肥料是不够的 。 地球土壤中有几十种不同的微生物,而火星土壤中没有 。 马克在粪便中加入火星土壤铺开,再加入一点地球土壤,让地球土壤中的微生物感染火星土壤,这些微生物至关重要,是作物生长的关键 。 一周之后,火星土壤就会被改造成充满微生物的地球土壤,支撑作物生长 。 每周被改造的土壤规模都会增加一倍 。
这里我们需要做一个数学题:居住舱地面约有92平米,整个地面都铺上10厘米深的火星土壤,总共需要搬9.2立方米的火星土壤到居住舱里,但实际上每次只能搬动0.1立方米的火星土壤 。 因此要建设一片92平米的火星土壤,马克需要进出压力舱92次 。 同时,要改造火星土壤,每立方米就需要40千克的水,建设一片92平米的菜园,需要368千克的水才可以 。 居住舱里拥有最先进的净水器,人类每天生存需要3千克水,每名航天员有50千克的水循环使用,所以居住舱共有300千克水可供使用 。 即使把所有水都用上的话,只能灌溉62.5平米的菜园 。 那么问题来了,怎样才能获得新的水源?被改造的62.5平米的土壤能种出多少食物?能否维持马克的生活呢?别着急,后面继续数学计算 。

怎样才能在火星生存1000天?

文章插图

5.种植土豆——火星农业的试验田
《火星救援》中,马克把部分居住舱改造成了自体循环的小农场,靠种植土豆维生 。 为了拍好电影,剧组也真的在摄影棚内种了土豆,并完全任其自然生长,以模拟马克在火星上种植食物求生的场景 。 原著小说也有大部分内容详细介绍火星生存所需的农业种植技术 。 因此,种植农作物是太空探索和火星探测的重要项目 。
马克从食品中寻找任何可以种植的作物,如豌豆、菜豆、土豆 。 要获取热量,最佳选择是种土豆 。 土豆可以大量繁殖,而且土豆也能提供相当不错的热量(每千克含有770卡路里的热量) 。
“我很确定我手上的这批是可以发芽的土豆,问题是我没办法种出足够数量 。 ”
好吧!继续我们的数学题 。 在62平米的菜园里,400天可以种出150千克的土豆(食物吃光的期限),有11.55万卡路里的热量,每天可以提供288卡路里 。 但以马克的身高和体重,即使稍稍饿点肚子,每天也需要1500卡路里的热量 。 要维持生计,实在还差的太远 。
如果光靠土豆,只能支撑多少天呢?76天!幸运的是,土豆可以重复收获,76天里面还可以再种出2.2万卡路里的土豆,还可以供应15天 。 因此,马克在火星上生存的时间可以从400个火星日延长至490个火星日 。 但他需要活到第1412天,才可以等到救援 。 因此,至少还缺1000天的食物,那么马克又是如何解决食物问题的呢?
在国际空间站上,航天员通过定时的货物补给获得丰富的食品和生活设施 。 就在今年,国际空间站已经成功栽培出新鲜的蔬菜 。 在空间站上,蔬菜属于极具开发潜力的新鲜食材,只要用有色光线控制,蔬菜就会乖乖生长,按时供航天员食用 。 其中生菜是最容易种植的蔬菜品种 。
但在6500万千米外的火星,马克必须实现自给自足 。 因为即使地面马上发射飞船,最快也要9个月后才能把食品送到火星上 。 因此,需要筛选适应火星环境的作物种类,在火星上种植作物,不仅可以确保未来登陆火星的航天员能够满足营养需求,还可以大大减轻需要从地球上运送的物资重量,显著降低载人登陆火星的技术风险和经费成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