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即我们大都记不起2~3岁以前的事,此后几年发生的事即便记得一些,但也相当模糊 。 科学家们将这种现象称为“幼年记忆缺失” 。 可是,幼儿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在人生的最初两年里,幼儿掌握了许多复杂的、终生受用的技巧,例如走路、说话和识别人的脸,但幼时记忆怎么就忘得一干二净了呢?
记忆被堵在了“桥”上
一个多世纪以来,心理学家们都试图揭开这个谜团 。 现在一般的看法是,“幼年记忆缺失”之所以出现,仅仅是因为人们在幼儿时期还没有形成构建记忆和描述事件的能力,所以那时的记忆难以保留下来 。
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们改变了“幼年记忆缺失”的研究方式,不再仅仅从成年人那里收集他们对儿时的回忆,而是开始把研究重点转移到幼儿身上 。 研究显示,2~3岁的幼儿并非没有记忆,但那种记忆很微弱,且容易消失 。 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们幼时的记忆哪里去了?】来自美国埃默里大学的科学家帕特里夏·鲍尔将目光集中在了人类大脑的生理结构上 。 在人的大脑中,有两个主要的结构是与产生和储存记忆有关的,它们分别叫前额皮质和海马体,其中的海马体被认为有巩固和强化记忆的作用,它把人们在经历中产生的记忆转变成长期记忆 。 科学家们一直以为,海马体和它周围的皮质在很早的时候就发展成熟了,然而,直到最近十几年,人们才搞清楚,在那个区域中有一个很小的被称为“齿状回”地方,那里的成熟要待人们长到4~5岁以后才会最终完成 。 齿状回的作用很像一座桥,来自周围结构的信号只有通过它才能抵达海马体的其他地方 。 因此,在这个部分尚未发展完善以前,人们的记忆便无法转变成长期记忆 。
自我意识帮助“固定”记忆
来自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的科学家马克·豪的观点是,“幼年记忆缺失”现象需要等待人的自我意识出现以后才会消失 。 自我意识大约出现在人们出生18~24个月以后,在那个时候,幼儿们开始意识到了“我”的独特性,而自我意识的出现也恰好发生在记忆开始被“固定”下来的时候 。
马克·豪设计了一系列实验以印证他的这个观点 。 其中一个实验是这样的,首先测试一些幼儿是否有了自我意识,方法是看这些幼儿能否在镜子中认出自己 。 能知道镜中的影像就是自己是自我意识觉醒的一个公认的标志;第二步,向这些幼儿展示一只玩具毛绒狮子,然后把它放进一个有数个抽屉的陈列柜中;几个星期后,再把这些幼儿一个个地带进实验室,然后问他们,是否还记得那只狮子在哪只抽屉里“打盹” 。 结果是,那些被认为有了自我意识的幼儿很容易记得狮子在哪只抽屉里,而没有自我意识的幼儿则做得很差 。
这个实验表明,自我意识帮助我们组织记忆并使我们更容易唤起这种记忆 。 不过,科学家又发现,在有了自我意识以后的相当时间里,我们的记忆依然是模糊不清的,这说明自我意识并不能完全使我们的记忆变得清晰起来 。
还需要一样东西——语言
由此看来,一定还有其他的因素,它应该解释为什么在有了自我意识后,我们的记忆依然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 。 新西兰奥塔哥大学的哈琳·海恩是研究儿童和青少年记忆能力的科学家,她的看法是,这个因素是语言 。
她邀请一些2~4岁的幼儿玩一种特制的玩具,并记录下了这些幼儿在玩这种玩具时说出的和能够理解的词汇 。 6个月以后,她再次和这些孩子谈论那次“往事” 。 结果发现,孩子们都记得那次游戏并再次描述了那次经历 。 尽管事情已过去了6个月,孩子们能够使用的词汇已经有了突飞猛进的增加,但他们谈论那个游戏时没有人使用新词汇,而是依然使用6个月前所曾掌握的词汇 。 海恩由此得出结论,“孩子们描述一件事情的能力是与发生那件事时他们的语言发展程度相关联的” 。 也就是说,我们最早期的记忆有赖于我们最早期的语言去固定它 。
推荐阅读
- 装修中要避免的风水禁忌,看看你中招了没
- 飞机是如何躲避雷电“袭击”的?
- 装修必须知道的房屋不同空间的朝向风水注意事项介绍
- 网传自酿葡萄酒会中毒,是真的吗?
- 大蒜头真的可以检测地沟油吗?
- 关于鸡蛋的谣言,哪些你相信过?
- 细菌决定人类寿命?
- 书房风水禁忌
- 如意皇后的作用和家居风水,你知道了必定会立刻养一盆
- 12306上的起售时间怎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