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交通创造奇迹,他们做了什么?( 二 )


日本《每日新闻》曾报道 , JR的列车司机只要有一次越线停车就算违章作业 , 得停职反省接受“日勤教育” , 如果越线情况发生2次 , 即使不被剥夺司机资格 , 也还要接受时间更长的反省教育 , 如果在速度上控制得不好造成列车晚点哪怕一分钟 , 处罚将更严厉 。
过硬的细节和细节与细节之间的无缝联接 , 使新干线创造了安全、正点的世界奇迹 。 日本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 , 大雪、地震、海啸等经常发生 , 但是东海道新干线在1987年民营化以来一直到2013年 , 虽然有遭遇自然灾害延迟的现象 , 但是每辆列车平均延迟时间最多也仅有84秒 。
2004年10月23日 , 新潟县发生7级强烈地震 , 使从东京开往新潟的上越新干线列车脱轨 。 在地震发生时 , 由于新干线早期地震感知系统“UrEDAS”启动 , 使列车在脱轨地点1.6公里外停车 。 虽然这是新干线开通以来的第一次事故 , 但是由于没有任何人伤亡 , 法国国营媒体认为 , 这次在强烈地震中发生事故 , 竟然没有人员伤亡 , 这进一步证明了“新干线安全的神话” , 但是日本方面却仍然将此作为一个重大事故 , 在国土交通省内设置了“新干线脱轨事故协议会” 。 针对“地震脱轨”这个新课题的种种细节 , 细致研究对策 , 然后在新干线车辆上装配了车轮脱轨后防止车辆大幅度脱逸的车辆保护设施及破损后仍然能引导车轮复位的新的铁轨固定装置 , 而事故列车被送入东日本旅客铁道的“事故历史展示馆” , 以让人们永远记住这个教训 。 同时 , 日本又投巨资开发了全球最先进的新干线地震预警系统 , 当2011年3月11日 , 发生东日本9级大地震时 , 仅在东北新干线上就有18列新干线行驶 , 但所有新干线都在地震来临的第一时间减速并停止运行 , 没有发生任何事故 , 延续并更新了日本新干线的“安全神话” 。
日本人对交通安全的细节吟味 , 不仅体现在新干线上 , 在其他的交通运输中也都体现了“硬件”与“软件”两方面的过硬 。 美国人购物时的头号参考资料 , 杂志《消费者报告》(Consumer Report)在最近5年对各车种的最佳推荐车型评选中 , 日本车占有较大优势 , 而在《福布斯》公布的2009年度最强汽车制造商排行榜中 , 丰田、本田夺走了冠亚军 。
【日本交通创造奇迹,他们做了什么?】在运输工具以外的各种与交通安全有关的事物中 , 也可以体现日本人细节上的过硬 。 如小学生用的书包 , 都配有透明反射罩 , 且多为防冲击性硬质材料做成 , 这样 , 儿童在黑暗处走路时容易被开来的汽车发现 , 一旦发生事故时 , 也可以依靠书包的防冲击性能减轻儿童的受伤程度 。 在行人的交通规则中 , 也规定晚上出来做跑步等体育锻炼的人们 , 需穿具有荧光性的运动服 , 以防交通事故 。
2011年 , 中国甬台温铁路列车发生了追尾事故 , 据说主要原因就是组织和管理不善 , 但是是不是也可以说 , 那时中国的高速铁路虽然在外形和速度上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 但是在细节上仍不过关呢?
一个国家真正的现代化 , 其实质上应该是细节的现代化 , 再巍峨的高楼 , 没有细节的精致 , 也会崩溃于蚁穴;速度再快的列车 , 没有细节的吟味 , 也将难保安全;再强大的军队 , 没有细节的严密而圆滑的联接 , 也会首尾脱节 。
细节 , 是分工细腻化的工业与后工业社会的灵魂 , 是精密化和系统化的现代产业结构的精髓 。
彻底的“弱势优先”的交通规则
我在大陆、台湾和马拉西亚出差时 , 发现这些地方都是“强者优先”的交通规则 , 汽车不给行人让路 , 但是在交通的通畅与安全方面 , 都远远不如日本 。 日本的交通规则和交通习惯 , 是彻底的“弱势优先”的原则 。 首先 , 对于驾车者来说 , 日本的交通规则规定:“在道路上 , 步行者的安全最为优先” , 一般在交叉路口 , 都是车辆让行人现行 , 绿灯时 , 行人可以大摇大摆地过斑马线 , 不会有司机会顶过来 。 如果过斑马线时 , 行人停下来让汽车先过 , 有时驾车者也会礼貌地在伸出手来 , 示意请行人先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