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地铁为啥不让带液体?

最近,关于地铁上不让带活鱼上车的新闻,引发了很大的讨论 。 那么,一条活鱼或者别的什么液体,究竟能惹出多大麻烦,就是不让带上地铁呢?

安全第一

回答这个问题,其实最简单的答案就四个字:安全第一 。
毋庸讳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也会面临许多新的威胁,特别是孤狼式的恐怖分子 。 各位可能都还记得,厦门的陈水总、成都的张云良、昆明的李彦,都是在公交车上制造火灾,均造成了严重的人身伤亡惨剧 。
那么,如果这些火灾不是发生在公交车上,而是在地铁上,后果会怎么样?
首先,地铁的载客量远远超过公交车 。 即便是高峰时段,一辆公交车上的乘客人数最多也就是百人左右 。 而地铁有多节车厢,一次地铁中完全可能有数百名甚至上千名乘客 。 如果有事故发生,受害人数也会更大 。
同时,在高峰时段,地铁的拥挤程度绝不输给公交车(北京、上海的同学们应该会有切身体会),这就带来一个巨大的问题:当事故发生后,人群盲目的乱挤,疏散难度会很大;特别是在慌乱之中,极容易发生拥挤、踩踏等事故,引起衍生伤害 。
再者,各地的地铁基本都是全封闭运行,车窗不能打开 。 一旦发生爆炸、燃烧,通风会非常的困难,有毒有害的烟气会迅速窜至各节车厢,却很难散发出去 。 这些气体极容易造成乘客中毒、窒息,增加遇难人数;而如果是有人故意施放有毒气体,则后果更加可怕 。
最后,公交车绝大部分都是在地面上、马路中运行,一旦出了事故,外部的救援力量能迅速赶到(厦门6.7案件是个例外,因为该车行驶在高架桥的BTR专用线路上),乘客一旦下车就脱险了 。 相反,地铁基本上都运行在黝黑的隧道中,当事故发生时,车内的照明很可能会中断,车里车外一团漆黑,乘客仅凭手机的光线是看不清逃生路线的(国内有些地铁,预设的逃生路线并非从车门逃离,而是要乘客走到车头驾驶员舱,再通过舷梯下车) 。 更重要的是,隧道就像个烟囱,有毒的烟气会自动的向列车两边的隧道中蔓延很长一段距离——扩散速度远比人走路的速度快 。
综上,在应对恐怖袭击上,地铁实际上相当的脆弱,一旦真的发生此类案件,往往就是群死群伤的结局 。 因此,才需要在乘客安检上作出比公交车更加严格的规定来 。
液态危险

或许,有同学还是没明白,安检严格,和活鱼又有什么关系呢?我带的又不是食人鱼啊 。
因为,装着活鱼的液体,可能只是普通的自来水,但也完全可能是足以造成重大惨剧的危险液体 。
最简单的,如果袋子里不是水,而是像陈水总那样携带的汽油,就能引发火灾了 。
还有一些东西,虽然也是透明的液体,但危害更超过汽油 。 比如,2006年,英国警方就破获了一起恐怖袭击阴谋,恐怖分子原先计划把液体炸弹带上飞机,然后在美国和加拿大上空引爆 。 参加计划的恐怖分子多达24名,袭击目标则是十架民航客机,所用的液体爆炸物包括TATP和HMTD(都是有机物的过氧化物),这些液体看似和水差不多,但高度不稳定,特别是在加入一点点酸性物质之后(比如橙汁),无需引爆装置,只要是遇到热、强烈震动,就会迅速发生爆炸,威力虽然不比TNT,但也足以造成严重的损害 。
因此,TATP还得到了一个诨名“撒旦之母” 。 如果在拥挤的地铁车厢里,引爆这样一袋子液态炸药,后果不难想象 。
如果液态物质是化学毒剂、生物武器,就会比液态炸药更加恐怖 。 在人员稠密、空间封闭的环境里,这些隐形的魔鬼会毫不迟疑的造成大面积的中毒,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