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之邦 甜茶之乡 优雅魅力之乡,眉茶( 三 )


到宋代至明初 ,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可以说到了鼎盛时期 。 因此 , 我们说:“茶兴于唐、盛于宋 。 ”在这一时期 , 茶叶产品开始由团茶发展为散茶 , 打破了团茶、饼茶一统天下的局面 , 同时出现了团茶、饼茶、散茶、末茶 。 茶区也大面积地进行了南移 , 使茶业上市提前一个月 。 这一历史时期茶文化空前繁荣 , 宋徽宗赵佶带头在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亲著《大观茶论》一书 。 到元代、明代 , 中国传统的制茶方法已基本具备 , 同时更多的文人置身于茶 , 像文徵明的《惠山茶会话》、《陆羽烹茶图》、《品茶图》以及唐寅的《烹茶画卷》和《事茗图》等传世作品诞生 。 到了清代 , 中国茶文化发展更加深入 , 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 例如清末民初 , 城市茶馆兴起 , 并发展成为适合社会各阶层所需的活动场所 , 它把茶与曲艺、诗会、戏剧和灯谜等民间文化活动融合起来 , 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茶馆文化” , “客来敬茶”也已成为普通人家的礼仪美德 。 由于茶叶制作技术的发展 , 清代基本形成现今的六大茶类 , 除最初的绿茶之外 , 出现了白茶、黄茶、红茶、黑茶、青茶(乌龙茶) 。 茶类的增多 , 泡茶技艺有别 , 又加上中国地域和民族的差异 , 使茶文化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

综观中国茶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历程 , 我们可以看到 , 茶文化内涵极为丰富 。 概括地说 , 茶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有关茶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 茶文化的结构体系包括有关茶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次 。 茶文化的物质形态表现为茶的历史文物、遗迹、茶诗词、茶书画、茶歌舞、各种名优茶、茶馆、茶具、饮茶技艺和茶艺表演等;精神形态表现为茶德、茶道精神、以茶待客、以茶养廉、以茶养性、茶禅一味等;还有介于中间状态的表现形式 , 如茶政、茶法、茶礼规、茶习俗等属制度文化范畴的内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