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作者上文《景谷白茶 , 大白于天下(一)》 。 白茶 , 什么是白茶 , 有些什么白茶 , 文中的又属于什么白茶 , 我们有必要进行介绍 。
1、从茶植物性特性上划分 , 茶鲜茸毛含量多 , 特别多特别密特别长特别亮的就可以称为白茶或大白茶 。 它是自然进化、人工选育、或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茶有野生茶、过渡型茶、栽培型茶三大类 , 专家学者有一套严谨的考察论证鉴定系统 , 一般人难以认知、难于操作 , 我在长期的野外考察中总结出一个简单的鉴别方法 , 它是来源于动物的进化体系 。 动物进化时是“先有盔甲、后有毛发” , 有些是既有盔甲又有毛发 , 有毛发是进化的表现 。 动物如此 , 植物又如何?我们在茶上发现野茶 , 大量的野生型茶都是有鳞片来包裹保护嫩芽 , 保护茶树的“生长点” , 这就相当于动物用盔甲来保护 。 家茶、栽培型茶则是大量的茸毛来包裹保护嫩芽 , 这相当于动物用毛发来保护 , 而那些既有鳞片有茸毛的可能就是两这之间大量存在的过渡型 , 即便是那些已经大规模种植、着生有很多鳞片的茶 , 就进化来讲应该也是不算进化程度很高的茶 。 就进化 , 就茶来讲也应该有一定的借鉴指导意义 , 所以我在野外通常就是用这一原理来快速的鉴别茶的植物性状的 。 “秧塔大白”“文和大白”“普景一号” , 这几个茶茸毛特别特别多的茶 , 用我这一简单理论来解释它们就算是属于进化程度很高 , 或者人工选育多代的茶 。 而就在这一地带 , 就在澜沧江中游的西岸也有个茶茸毛特别多的茶——勐库茶(这属于江东岸 , 传统上被称为“江以”、而西岸称“江外”) , 这也从一个证明“茶起源于澜沧江中游地区” , 也从另一侧面证明“天赐普洱·世界茶源”的合理性 。 我在云县茶房在近十平方米的范围之内 , 就给茶友们快速简单的界定出这三种性状不同的茶 。
2、从茶鲜所含叶绿素多少上来分 。 茶在进化中为了生存为了适于环境 , 除了用长盔甲与长毛发来保护生长外 , 还通过调整嫩芽叶中的叶绿素、花青素、胡萝卜素等来保护 。 所以 , 有的茶鲜叶绿素含量高茶色就深 , 有的花青素含量高茶色就紫 , 有的胡萝卜素含量高茶色就黄 , 有的茶鲜胡萝卜素、花青素含量都高茶色就红 。 有些茶胡萝卜素、叶绿素、花青素等各种色素都含量都不高 , 茶色就淡 , 这种以为色素含量少、叶色淡、叶色发白的茶就是从茶鲜色素含量上来划分的白茶 。 有些叶色淡、发白的茶不都是这原因 , 还有些是属于营养不良、病态、变态、基因突变而造成的 。 不管什么原因而成 , 人们发现了它们、选育了它们、繁育了它们 , 这就形成了叶色浅、发白的白茶 。
3、干茶毫密而多、外观发白的白茶 。 这一类型茶 , 茶鲜茸毛就多或茶色淡 , 所以干茶显白 。 各种生产工艺加工的干茶都有此类情况 , 如“龙须白茶”“政和白茶”“福鼎白茶”“月光白茶”等等 , 它们分属普洱晒青毛茶工艺、绿茶工艺、内地白茶工艺、云南白茶工艺 , 正是有这些不同工艺而生产出外观近似的干茶、才造成了一般消费者的混淆 , 才造成市场的混乱 。
4、在六大茶体系中 , 着重从生产工艺上来划分的白茶 。 可通篇熟读之后 , 发现它就没有“月光白”、就没有云南白茶的工艺 , 所以此文重于此 , “景谷大白于天下” , 就说说这云南白茶 。
传统上、用大白茶制的云南白茶 , 按现在的等级之分有:芽茶、芽叶茶、大茶、飞叶、红张 , 现在又产生了“青片”“花叶”等 , 发展了、更包容了、产品更丰富了、市场也更广了 。
推荐阅读
- 云南白茶是个什么概念?
- 一 景谷白茶,大白于天下
- 云南古树白茶有什么品质特征,喝了有什么好处?
- 昔归古树白茶
- 七 景谷白茶,大白于天下
- 六 景谷白茶,大白于天下
- 四 景谷白茶,大白于天下
- 三 景谷白茶,大白于天下
- 八 景谷白茶,大白于天下
- 白茶冲泡秘籍|如何用正确姿势冲泡老寿眉?